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105章 晋汴争霸

第105章 晋汴争霸(2 / 3)

汴州宣武军、滑州义成军。

南面是许州忠武军,正与蔡贼拉锯。这一带是去年由朱温牵头的“三朱同盟”从蔡贼手中解放出来,严格来讲,这里的态度应该是中立偏朱温。

以上势力除了朱温嫡系,就是“亲朱派”势力。

西面和西南面,是护国军(原河中)王重盈、保义军王珙(王重盈次子),可以算作是“亲河东”势力。

河阳正北面的西昭义军,是李克用的地盘,而河阳东北面、西昭义军的正东面,是东昭义军,正与李克用势成水火,打得难解难分。

还不用说再往东是魏博罗弘信,朱温新收的小弟,也算是东部战场的战略纵深了。

再看河阳本地的民意。张全义是有口皆碑,人民父母官、青天大老爷;李罕之是人神共愤,面茶锅里扔秤砣,混蛋沉底儿带砸锅。普通群众也倾向于张全义、朱温一方。

同时,张全义闭城坚守,以逸待劳,可与汴军里应外合;城外的河东军是远道而来,又腹背受敌。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优势都被朱温占尽,想不胜都难。

河东军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锐不可当的骑兵,在李罕之的带领下,气势汹汹地前来阻击汴军。

汴军将领毫无惧色,个个奋勇、人人当先,与之对线,硬碰硬,正面硬刚。

李罕之,真流氓、假仗义,见势不妙,拨马就逃。河东将领安休休害怕被治败军之罪,逃到了蔡州。

汴军非常聪明,并没有死心眼儿地跟河东军打团,而是分出一部分人马扼住了“太行八陉”中的轵陉、太行陉,切断了河东军进退之路。

如果展开地图,就会发现,太行山脉自北向南,快到黄河的时候向西右转弯,像“丿”。南北走向的太行山,隔开了东、西昭义军,东西走向的太行山隔开了西昭义军和河阳。

“太行八陉”就是太行山八个最著名的缺口,可供军队行走往来。

汴军将轵陉、太行陉切断后,河东军若想继续支援河阳,或者从河阳退回西昭义军的话,就必须绕个大远路。

可供选择的绕行路线有两条:一是往东走,沿着黄河,穿越汴州宣武军、滑州义成军,过了太行山之后折而往北,再穿越整个东昭义军,才能回太原。很明显,这是一条作死线路。

另一条则是沿黄河逆流而西,穿越河阳,擦着保义军、护国军的边儿,迂回到西昭义军,投入河东军怀抱。

汴军和张全义原本就是主场作战,初战告捷,又成关门打狗之势。晋军主帅康君立急忙下令撤兵,赶在汴军完成战略合围之前撤出战场,狼狈逃回太原。

晋汴第一次正面军事冲突,以汴军的胜利告终。

李克用表奏李罕之为泽州刺史,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