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217章 淮南易主

第217章 淮南易主(2 / 5)

州嫡系”虽然根红苗正,但其始终是杨行密的心病,因为这些元老们恃功自傲,常怀叛逆。

杨行密的管理思路也很明显:对劳苦功高的“庐州嫡系”予以打压遏制,对“扬州系”用心安抚,对“宣州系”则是大力提拔。无论是封建诸侯还是企业领导,亦或是民间团体的什么班主、社长,都离不开这种管理思路。

道理很简单,“宣州系”认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杨行密给的,所以会发自内心地感恩杨行密,全心全意地维护淮南集团的利益,拥护杨行密的统治;而“庐州嫡系”则认为,杨行密的一切都是他们给的,没有他们的帮助,杨行密会有今天?淮南集团会有今天?

例如某民间团体,历经多年摸爬滚打,终于闻名全国之后,某些元老对薪资待遇颇感不公,于是宣布退出,而班主却力捧一个没有门户、没有背景、没有根基的徒弟,正因其是“三无”产品,才会对该团体、该班主产生强烈的依赖,但凡他脑子不短路,就该清楚,一旦他背离该团体,将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变得一无所有,所以无论他日后有多红,也不会像前几个师哥那样出走。

周隐不揣冒昧,居然在杨行密面前力推“庐州嫡系”的刘威,而否决杨行密的长子。看刘威的职位,小小的一介刺史,这位最早追随杨行密、夺得庐州、打败孙儒、夺取扬州、奠定淮南基业的元老旧臣,时至今日居然只是一个小刺史,这足以说明杨行密对待“庐州嫡系”的态度。

听到周隐这么说,杨行密震惊不已,竟然呆呆无语,不再说话。

即便杨行密多年来对“庐州嫡系”进行刻意的打压、遏制,但刘威仍然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刘威的声望已经高到可以振臂一呼,就篡夺自己基业的地步!

见杨行密不再说话,周隐还以为是自己的话打动了主公,认为主公是在认真考虑让刘威摄政的事。

周隐为他自己开启了一段悲惨的结局。

杨行密的重要心腹徐温、张颢对杨行密说道:“大王出生入死一辈子,枪林弹雨、刀头舔血,不就是要为子孙创建一番基业吗?怎么能拱手让于他人!”

听到这番话,杨行密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稍许欣慰的表情,对徐温、张颢说道:“有你俩这句话,我死也可以瞑目了。”

如果杨行密死后有知,棺材板就压不住了。后文将会详述徐温、张颢对杨氏子嗣的所作所为。

几天后,诸将探望杨行密的病情,杨行密偷偷给幕僚严可求使眼色,让他单独留下。等众人离开后,严可求近前一步,压低声音,“主公,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军政大事该如何处置?”

杨行密如实相告,“我已经命令周隐召大公子渥儿来扬州了,我之所以强撑着不肯咽气,就是在等渥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