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219章 淮南杨渥2

第219章 淮南杨渥2(2 / 3)

于是,淮南杨渥与危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危氏兄弟不敌强大的淮南势力,抚、信二州并入淮南版图,自此,淮南尽有镇南军之地,完全控制了江西。

危全讽兵败被俘;危仔昌则逃往杭州,投奔了钱镠。钱镠很反感他的姓氏,于是给他更姓改为“元”。

第五,后梁朱温。

淮南与朱温之间的较量相对复杂,多与荆襄势力有交错,权且称之为“梁、淮、楚三方混战”;也有小规模局部正面冲突,例如淮将米志诚攻打颍州。

激化地区矛盾,挑起梁、淮、楚三方混战的,是著名的问题儿童——朗州雷彦恭与网红孙子——高季昌。

高季昌是朱温干儿子的干儿子,双料干孙子。这孙子实在太孙子了,朱温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作为汴州势力南大门的看门狗,却不料这是一条国之猛狗(不是骂街,这还真是句文言,典出《晏子春秋》,成语“酒店猛狗”)。

当时南方诸藩如潭州马殷、福建王审知、广州刘隐等,皆向朱温称臣纳贡,而由于淮南势力的阻隔,荆南地区就成为南方贡赋进入汴州的必经之路。

高季昌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拦路抢劫,“留其使者,掠取其物”。人家是给你爷爷送钱,你还劫人家,不愧孙子。

面对高季昌的抢劫行为,路途遥远的如福建等,只能写信谴责抗议,而像潭州马殷这样,与之相邻又实力强大的,就武力维权。

而每当受害者提出抗议,“以书责诮,或发兵加讨”时,高季昌总会乖乖地交出全部违法所得,低三下四赔礼道歉,“即复还之而无愧”。

据史籍描述,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前文也多次提到,荆南地区屡遭战火侵袭,几乎成为千里无人区,实力很弱。既然如此,要么就别招惹南方诸藩,别手贱,规规矩矩做爷爷的看门狗;要么就一不做,二不休,对,是我抢你的,就抢了你了,怎么招吧,我怕谁?我爸是李刚……不对,是李让,我爷爷是朱温!

运钞车一来就抢,人家一抗议就物归原主,吃饱了撑的?更关键的就是“而无愧”这三个字,真丢尽天下劫匪的脸。

南方诸藩也因此送给高季昌一个响亮的雅号——“高赖子”。

潭州马殷就曾不堪其扰,发兵攻打,武力维权。唯恐天下不乱的跳梁小丑——朗州雷彦恭拍手叫好,与马殷组成联军,共同征讨荆南高季昌。

没羞没臊的高季昌立刻赔礼道歉,向马殷求和。

朗州雷彦恭依附于淮南势力,潭州马殷则是依附于朱温。打狗看主人,既然高季昌认错,马殷也不好继续追究,于是接受了高季昌的求和请求,撤兵。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朗州雷彦恭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