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275章 三日破敌

第275章 三日破敌(2 / 3)

距离的远近不同,双方分别采用了高声诟骂、弓弩矢石、贴身缠斗的打招呼方式。由于多数木筏都是临时仓促制作,质量并不牢靠,互相碰撞时,很多船只都发生了倾覆沉没,导致全船人员丧生。

这种赛龙舟式的的战斗非常惨烈,一天之内大小战斗百次以上,互有胜负。等抵达杨刘时,双方减员都超过一半。

王彦章与段凝率领十万大军猛攻杨刘,利用人数优势,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前赴后继,昼夜不停,另将九艘巨舰用铁链联锁,横在黄河中流,阻止北岸的后唐援军。

杨刘危急。李周全力抵抗,派人向李存勖紧急求救,请求李存勖急行军,要他日行百里,驰援杨刘。

李存勖却镇定自若,表现得优哉游哉,对身边左右说,“有李周在,我还担心什么?”每日只前进六十里,沿途还不忘打猎消遣。

兵贵神速,李存勖绝不会不知道。他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淡定从容,除了稳定军心、提升士气之外,更主要的是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诸将只是从战术角度看待杨刘,而李存勖则是站在了战略的高度。

杨刘城和郓州城,并非后唐的核心利益,简单说,它的沦陷只会延缓后唐的进攻,而不会伤害后唐本身,更谈不上威胁后唐的根基;而德胜渡、麻家渡等西面的渡口,以及潞州,才是后唐的核心利益。

王彦章急攻杨刘,如果只是佯攻呢?如果李存勖率主力部队驰援杨刘,而王彦章忽然杀个回马枪,调滑州部队渡河北伐呢?要知道,现在黄河南岸的渡口全在后梁控制之下,黄河北岸的卫州等土地也在后梁的控制之中,大后方的潞州、扼守太行山进出的泽州也在后梁控制之下。

也就是说,现阶段,沿河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后梁手中,后唐转攻为守。

将,考虑“怎么做”;帅,考虑“为什么做”。

李存勖稳扎稳打,徐徐东进,正是要摸排王彦章的真实意图,观察后梁军队的战略主攻方向。

李存勖抵达杨刘前线,发现后梁军队围绕杨刘城挖掘重重壕沟,修建层层碉堡,封锁甚严,杨刘守军插翅难逃。

对王彦章暗中佩服的同时,李存勖难掩忧愁,问计于郭崇韬。

郭崇韬献计开辟第二战场,提出了“左勾拳”中的“左勾拳”。他指出,郓州李嗣源虽然深陷敌人腹地,被孤立包围,但事实上也成为后梁的肉中刺,牵制了大量的后梁部队,既然杨刘前线陷入僵局,西面的渡口又全被后梁控制,那我们就该继续向东迂回,在黄河下游后梁防守薄弱的渡口强渡,建立据点,接应郓州。

李存勖频频点头,然而王彦章会坐视我们迂回吗?

郭崇韬立下flag,“十天,只要给我十天的时间,我就能筑好据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