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312章 地域歧视

第312章 地域歧视(2 / 3)

弟兄之国。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学识渊博的张格却指出了一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来信的印文是“大梁入蜀之印”。

张格娓娓道来,说唐朝时候,出使番邦的印文才是“大唐入某印”,如今大梁以兄事陛下,奈何以夷狄之礼侮辱我国?

王建顿时火冒三丈,当场就要杀了大梁的使者。

张格再次叫停,说两国交战,还不杀来使呢,何况梁蜀正在友好结盟,岂能杀其使者?这是大梁相关部门的过失,不能迁怒于使者,更不可破坏两国之欢。

王建恢复了理智,特刻“大蜀入梁之印”作为回敬,回信的抬头亦是“大蜀皇帝致书于大梁皇帝阁下”。

后梁是“五代”的第一代,前蜀是“十国”的第一国,这一次出访成为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政权的首次外交事件,成为日后“五代”与“十国”的外交模板,后唐建立时,各地方政权的国书抬头也基本保持了一致队形,基本都是“某国皇帝致书大唐皇帝”云云,前文有罗列。

按照史书云,双方均使用“敌国礼”。注意,这里的“敌”不是仇敌的敌,而是匹敌的敌,意为平等之意。

4,麦秀两岐

贞明二年(916),后梁派封舜卿出访前蜀。

封舜卿的父亲是翰林学士、尚书右仆射封敖,文采出众,颇受李德裕的赏识,《全唐诗》存其诗2首,《全唐文》存其文章26篇。对于这位封舜卿,有的史籍说他文采出众,有的则说他胸无点墨,在后梁做翰林学士时,常由他人代笔。

然而无论他的文采如何,诸多史料在一个问题上取得高度共识:此人性格轻薄,狂妄自大。在“有才”和“无才”上有分歧,却在“无德”上达成一致。

当时凤翔李茂贞与后梁出于战争状态,使团只能绕远路,从汉江溯流而上,经全州至汉州,再辗转到成都。

封舜卿轻佻傲慢,向来蔑视蜀地,故意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素轻其山川,多所傲睨),憋着坏地让沿途蜀地官员下不来台。

到了全州,全州镇帅将其奉为贵宾,大摆宴席,以最高规格接待封舜卿。席间,伶官要演奏音乐以助酒兴。封舜卿端着酒杯,点了首《麦秀两岐》的曲子。

全州伶官汗流浃背,说自己从未听说过这支曲子,恳请以其他拿手的曲目代替之。

封舜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别的不听,就听《麦秀两岐》。”随后便对蜀地冷嘲热讽。

全州大帅颜面无存,羞愤不已,只能拿自己的伶官泄愤,“惭怒,杖其乐将”。

封舜卿得意洋洋,出离全州,赶奔下一站——汉州。

汉州伶官已经听说了全州同事们的悲惨遭遇,胆战心惊地奉命参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