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320章 前蜀尾声

第320章 前蜀尾声(2 / 3)

王宗衍北巡秦州,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韩昭就威胁要把他投入大狱。王宗衍东迁时,蒲禹卿也在“一行”之列,跟随入洛。王宗衍在秦川驿被杀后,蒲禹卿悲痛大哭,在驿门上题诗云: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

非于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题写完毕,蒲禹卿把笔往地上一扔,甩袖离去,从此下落不明。我不希望他投崖赴水殉国,更希望他能隐居山林寺庙。

马全

历事王建、王宗衍父子两朝,官至永平军节度使兼侍中,也在“王宗衍一行”之列,王宗衍遭秦川驿之祸后,剩余文武百官最终于6月抵达洛阳,后唐朝廷将他们全部赦免,并给予响应的官职,赏赐抚慰。自宰相王锴以下,所有人都欢天喜地,谢恩不止,唯独马全仰天长叹,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国亡至此,吾等臣子生不如死!于是绝食而死。

牛希济

前蜀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宗衍一行”之列。一日,当时的后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宣前蜀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及翰林学士牛希济等进殿,然后各赐一韵,命作七言律诗,主题是“蜀主降唐”。

破鼓万人捶,王锴等人的诗作都是对旧主王宗衍的冷嘲热讽,指责他僭越称帝、荒淫无道……像一条条摇尾乞怜的舔狗,极尽全力舔菊后唐。

唯有牛希济没有诽谤旧主,只说是前蜀气数已尽,天命所归而已。

诗的末尾云: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细细品读,不仅没有诟骂王宗衍,反而有劝谏当今圣上的意思,似有一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韵味。

明宗李嗣源对牛希济不辱旧主的忠义气节深表赞赏,夸他是世所罕见的忠孝之士,即刻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擅长诗词,所填的一首《临江仙》最被世人称赞,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家贫有贤妻,国破有忠臣。马全绝食殉蜀,牛希济不辱旧主,虽为亡国之臣,却仍然青史留名。

史官在对前蜀君臣盖棺定论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前蜀的惋惜之情,认为前蜀本可以多苟延残喘几年的,因为李存勖远不如司马昭,李继岌、郭崇韬也不如邓艾、钟会,而且后唐仅控制了半个中国,实力相对还比较微弱,又有淮南等强藩割据,自身也存在政治昏暗腐败等致命矛盾。

连蜀人都说后唐虽然大举伐蜀,但连唐人都没有十足的信心,甚至没有坚定的信念。

我们在前文也铺垫过,后唐只派来六万兵马,而且粮草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