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369章 平荆战争2

第369章 平荆战争2(2 / 3)

氓遇流氓,针尖对麦芒。

在这场平荆战争中,只有夔州刺史西方邺传来了好消息,他一口气收复了夔、忠、万三州,把荆南这条带鱼一切为二。李嗣源随即划拨这三州为宁江军,以夔州为总部,以西方邺为节度使。

平荆战争打得实在太窝囊,李嗣源怒气不解,于是诏令前宰相豆卢革、韦说自杀,追究他们赞成割地的责任;刘训被贬为檀州刺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荆南者无赖。

马殷派使节到洛阳请建行台。行台,即中央在地方设置的能够代表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一般来说,行台的设置是独立建国的前奏。地方军政一把手主动请求在自己辖境设置行台,就等于向中央婉转地表示自己要独立了。

这就是马殷的趁火打劫了,既然李嗣源连一个小小的荆南都无法搞定,那就更不要提跨过荆南远征潭州了。马殷抓住时机,敲李嗣源的竹杠。

“马殷同志劳苦功高,仅设行台,不足以表达怀柔之情、抚慰之恩,这样吧,干脆册封马殷同志为楚国王,光明正大地封邦建国、设置文武百官。”李嗣源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

天成二年(927)8月,后唐册礼使抵达潭州,楚王马殷正式建立楚国,史称“南楚”(“十国”之一)。南楚政权是中央王朝册封的合法政权,与之前自立的南汉、南吴(淮南)等非法割据政权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战之后,高季昌加紧修筑城防工事,增修内城,在内城东门建江汉楼,在当阳县屯驻大军,取名曰“荆门军”,以加强荆南的战略纵深。做好了迎接下一次战争的准备。

战争在半年后再次打响,这一次高季昌面临的敌人是新生的南楚马殷。

在上一次的平荆战争中,马殷消极应对,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是不愿为李嗣源火中取栗。这一次,马殷要独吞战果。

马殷派大将袁诠挂帅、王环为副、儿子马希瞻为监军,出动水面部队逆流而上,入境荆南;自己则亲赴荆楚边境的岳州,为大军做接应。

岳州位于潭州以北,扼制了洞庭湖与长江连接的要道,地处南楚、荆南、淮南、后唐的四个势力范围交界处,控制长江水面,地理位置及其重要。马殷亲自坐镇岳州,进可以支援袁诠的入荆部队,退可以保守南楚边境,还可以阻击逆流来援的淮南援军。

从后来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马殷此次的战略意图是想吞并荆南。

荆南高季昌也率水面部队前来迎战。在刘郎洑(刘备迎娶孙尚香处)遭遇马希瞻的伏击,大败而归,损失数以千计。南楚大军乘胜进逼江陵城。

高季昌大恐,急忙送还人质史光宪,赔礼道歉,请求和解。

南楚大将王环接受了和解,班师复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