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668章 郭威入汴2

第668章 郭威入汴2(2 / 3)

威行动得太快,还是刘承祐动作太慢?

而更讽刺的是,刘承祐还派宦官龙脱去魏州“前线”侦查,在刘承祐集团的预想中,就算暗杀郭威的行动失败,郭威真要造反叛乱的话,其集结、动员、完成部署也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他们肯定在魏州乱作一团了。

结果宦官龙脱连滚带爬地跑回来(18日),告之郭威已经进驻澶州,刘承祐集团惊得花容失色。实际上,由于信息传递存在时间差,这个时候,郭威已经渡过了黄河,且越过了滑州,即将抵达汴州北面的封丘,已经算是兵临城下了。

所以,主动挑起矛盾争端的刘承祐集团,反而陷入到了巨大的被动中,只能仓促应战。后发制人的郭威竟然掌握着主动权,以静制动,在短短两天的对峙中,仅仅是一次一百多人的小试探,就让朝廷大军崩溃不能止,刘承祐集团瞬间遭团灭。

时间虽然短促,但其中很多细节都透露出“舅族”之所以“反水”的原因。比如郭威代表的武将集团根深蒂固、盘根错节,13日的惨案刚一发生,远在魏州的郭威就第一时间得知情报;当两军对峙时,朝廷军的将领们纷纷开小差,与郭威暗通款曲。

当然,假设刘承祐把死亡顺序倒置,先派人杀郭威,再杀史弘肇等人,或者约定时间,同时下手,事情就能成功吗?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将集团树大根深,尾大不掉,刘承祐太轻敌了,太年轻了,图样图森破。

另外,在这场“两日战争”中,刘铢的做法实在匪夷所思,刘承祐败退汴州,他拒绝刘承祐入城,还放乱箭驱逐;郭威来了,他也放箭驱逐。他的立场到底是什么?感觉他是一个毫无原则的哈士奇加泰迪,怼天怼地对空气。

据史书记载,刘铢残酷好杀、心狠手辣,深得刘知远欣赏,认为他是一位凶悍的勇士。然而他的“勇”仅仅停留在对待手无寸铁、毫无还手之力的人身上。

刘铢脾气暴躁,下属偶有小错,就会被倒拽着在地上拖行,直到数百步方止,受刑者往往会体无完肤。

如果是针对平民百姓,手段则更令人发指。凡是经他审理的案件,罪无轻重,皆躲不过一顿毒打。在影视剧中,打板子的时候,两个衙役互相配合,两个板子一起一落,轮番拍打,而刘铢发明了“合欢杖”,即两个板子同时落下;还发明了“随年杖”,多大岁数就打多少板子。

在捞钱方面,刘铢也不会掉队的,他擅自增加赋税,简单粗暴。

在青州任上时,曾利用职务之便,化身盐帮大佬,秘密从事贩私盐的勾当,赴京时尚有好几屋子的私盐来不及销赃或转移。于是,刘铢命人把这些私盐全部倒入井中,又倒了一些粪土等污秽之物,然后用土填埋。结果继任者符彦卿将此事查明,上奏给朝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