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680章 济公的八辈儿祖宗

第680章 济公的八辈儿祖宗(2 / 3)

尚共同撰写了《偈颂》,可惜已经失传;又奉圣旨撰写了《天圣广灯录》30卷,被宋朝编入佛藏经典,至今存于《中华大藏经》中;另有其他著作。

而他对佛教的热爱和钻研,对他的后代子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遵勖生李端愿,李端愿生李评,李评生李涓,李涓生李茂春,李茂春生李修元(又作“李修缘”)。

李修元对佛教的热爱简直达到了痴狂的地步,最后干脆出家当了和尚,皈依佛门之后,李修元有了一个法名——“道济”,而后人们更愿意尊称他为“济公”。

把视角从南宋拉回到后周初年,深得郭威欣赏的这位李崇矩同志,就是“济公活佛”的八辈儿祖宗。

在济公活佛的八辈儿祖宗里,他的爷爷李涓——李遵勖的曾孙,李崇矩的五世孙,最值得一提:

他在靖康元年担任鄂州崇阳县的县令,当时正是“靖康之变”,朝廷调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鄂州下辖七个县,配了两千九百人的兵源指标,平均每个县要出400多人。

崇阳县李涓招募了600人,其他县磨磨蹭蹭,不愿去送死。李涓毅然决然带着600人扑向汴州。有人劝他别走太快,等人齐了再开团。李涓断然拒绝,说国家有难,岂容瞻前顾后。

可是这些临时招募的所谓的“兵”严格来讲根本不是兵,基本是以市井无赖、地痞流氓为主,真流氓、假仗义。领军饷可以,吃军粮可以,打仗?不去。

李涓无奈,自掏腰包,毁家纾难,买来好酒好肉,犒赏他们,只求他们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李涓慷慨陈词,说自己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要以死报国,为国而死,青史留名,这才是男儿本色!

600多人感动地痛哭流涕。

过淮河后,遇到了蒲圻县、嘉鱼县的队伍,于是三县合兵一处,共同前进。行至蔡州地面时,遇到了南下逃难的蔡州百姓,百姓们惊恐地告诉他们,敌兵来啦!李涓毫无惧色,严阵以待。

很快,金国游骑追赶而至。李涓大喝一声,身先士卒,拍马向前,与金国骑兵迎战。他带来的600人全是步兵,拿着盾牌结队向前。

金国平辽灭宋,一路南下,还没见过这么有种的汉人,连大宋正规军都不敢与之硬刚,眼前这队乌合之众居然敢主动进攻,实在太过意外。金国骑兵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竟然向后撤退。

李涓挥师前进,追杀了十几里。随后遭遇到金国主力。“飞矢猬集”,蒲圻县、嘉鱼县的友军当即临阵脱逃。

李涓身受重伤,血流不止,仍浴血奋战,不下火线。李涓大骂两县逃兵,最终力战而亡。他带来的600人阵亡比例高达70%(士卒死者六七)。

然而他的政敌却对幸存的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