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688章 慕容彦超与“钩矩法”

第688章 慕容彦超与“钩矩法”(2 / 3)

贪财,而且还比较迷信。有三个小故事可以帮我们还原一个立体的慕容彦超:

3.1,饿驴抓贼

据史籍记载,慕容彦超“素有钩距”。钩矩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刑侦方法。

古人对“钩矩法”的解释是:“钩得实情,使不得去也。钩,致也;距,闭也。”

例如在审讯的时候,审讯员不会直接提问与本案敏感的话题,而是东拉西扯、迂回包抄,从看似与本案无关的闲聊中,套取有用信息,掌握对话主动权,让犯罪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招供。

成语“问羊知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即“欲知马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

以上是审讯过程中的迂回包抄,在前期的侦查阶段,“钩矩法”的具体表现为办案人员故意露出破绽,引诱犯罪嫌疑人主动从暗处转入明处,让他“露馅儿”。

慕容彦超非常善于运用“钩矩法”,破获了多起无从下手的棘手案件,被载入史册。比如这个“饿驴抓贼”案。

某日,兖州城来了一位骑驴者,自称是某位大人物的随从,招摇过市、极为高调,在市场上买了十几匹绫罗绸缎,然后把卖主领到一个大宅子门前,指着高大阔气的大宅门,说这就是自己主人的宅子,让卖主在此等候,自己去禀报一声。为了使卖主放心,还把自己的驴留下。

卖主等了半天,始终不见有人出来,实在等得焦躁了,就上前敲门,却发现这竟然是一处无主的空宅子。卖主瞬间就明白了,自己遭遇了诈骗。

卖主又急又气,破口大骂。正巧有巡警路过,听到有人喊抓贼,就把这位卖主和驴都带回到衙门,向兖州父母官慕容彦超汇报了此事。

慕容彦超十分同情这位卖主,向他保证道:“你放心,我一定替你把那贼人抓住!”

在那个没有监控、没有指纹等技术的年代,要破这个案子,谈何容易?但慕容彦超胸有成竹,不是有驴嘛,够用了。

慕容彦超吩咐人把驴拴在衙门的马厩中,告诫士卒,千万不要喂它饮食,一滴水、一棵草都不要给。

士卒们暗地里骂闲街,说大人抓不住诈骗犯,就拿驴子撒气,真下三滥。

整整一天,这头毛驴水米未沾牙,又渴又饿。随后,慕容彦超命亲信之人把驴拉到昨天的案发地点,然后解开绳索,任它自由行走,亲信则带兵紧随其后。

俗话说,老马识途,老驴也不差。

这头驴饥渴交加,一路小跑,左拐右拐,来到一条小巷子里,巷子里正巧有个小孩在玩耍,见到这头驴之后,表现出了认识的样子,连喊数声“驴回来啦,驴回来啦!”随后门里就有一成年男子探头探脑地向外观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