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战国之名士崛起> 第83章 挥刀自宫道悲凉(求收藏,求推荐)

第83章 挥刀自宫道悲凉(求收藏,求推荐)(2 / 3)

是边子白这个少年,可解决的是卫公最为关心的问题。史料记载中,关于他的评价,这很重要。谁也不想莫名其妙的被太史给黑出翔,卫公也是如此。可他身上确实被黑的潜质很突出,没办法,靠政变获得卫公之位的历史并不光彩。

“翰林院的职责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府、库、史,为其署理,编撰府库记录,文献,此为其一;设立政务观察,为公卿士大夫子弟中有志于出仕者为选拔目标,考核优良者由国君定夺授官爵,此为其二;其三为太子班底……”

听到这些,或许在场的官员们无所谓,可是公子训坐不住了。

他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边子白竟然是自己人?

这是什么套路?

这话一定要问清楚,公子训咳嗽了一声,抬头看了一眼卫公,请示道:“君父,儿臣有疑惑想要国相解疑!”

“准了!”

点头的是卫公,说话的却是丁祇。

公子训站起来,对国相子思行礼,换一个人,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做,可国相的待遇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和国相同等身份的,还有宗伯、大司徒等,这才是一个国家官场站在最高处的官员,属于卿一级。

“国相大人,您刚才说翰林院是太子的属衙?”

子思摇头道:“不算是属衙。而是官员处理政务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少了这个过程就需要家学的教导。有时候,官员和子嗣并非能够经常交流,这一层教导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培养官员的机构应该以时政为基准,给予任职之前最重要的教授环节,并非是礼仪,而是处理熟悉政务,并处理的能力。”

这在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很普遍,科举制度下的进士们,大部分都只是书生,想要靠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来治理国家恐怕还是有点想入非非。所以,在新晋进士获得实职之前,有一段时间为观政学习时间,成为观政进士。但在举荐制下,这种培养官员的制度是不完善的。在边子白对卫公的解释中,翰林院的作用就是让卫国的贵族在踏入官场之前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可是……”公子训最烦的就是子思扯皮的话,能拉出去三里地去,没回头的迹象。说了半天,他都搞不明白,翰林院和太子的关系是如何存在的。

子思有点不太满意,觉得太子阻扰了他的发挥。

卫公轻轻咳嗽了一声,虽说卫公坐在高处,可毕竟公子训是在宫殿中除了宦官之外距离卫公最近的人。

公子训急忙道歉:“国相,训无理,还请谅解。”

子思点了一下头,也不说到底心里头怎么想的,继续了刚才的话题:“关于翰林院和太子的关系……”

他故意拉长了音调,有卖关子的嫌疑:“翰林院的学子也罢,官吏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