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放在别处。可没想到,王诩手里也没有多余的,这就简单了。至少,边子白能够妥善处置,至少不会被
冠以用假货来糊弄人的小人了。
王诩根本就不在意,他手中的兵法,经过边子白整理之后已经很完整了。缺失的内容,根本就是吴起还没有写而已。
不过王诩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边子白的做法给他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王诩是一个没有从军经历的文士,他这个年纪也不太可能去带兵打仗。就算有机会,恐怕也没有那个国君会放心将军队让他来指挥。而小规模的战争,他也不屑指挥,就算打赢了,也说明不了什么。但是规模宏大的战争,恐怕真没有那个心大的诸侯让他为将,毕竟他连带兵的经验都没有。
名将,都是在战场上搏杀出来的人。没有经验,就没有说服力。
可是,他也有一套成熟的军事理论。用自己的名字署名的话,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很难接受的现状,谁看啊!一个连带战场都没有怎么上过的文士,还敢写兵法?
王诩竟然在不经意间,他发现了一条捷径。吴起的名头很响亮啊!是老朋友了,用下下按吴起的性格肯定不会在意的,王诩如是想到。
一条可以让他的军事思想广为流传的绝妙办法,夹私。
反正吴起死了,死无对证不是?
他作为吴起的毕生挚友,帮忙老朋友将一生的才学整理成书,不敢说功德无量吧,至少也是情谊似海。夹带一些自己的想法,似乎也可以。
王诩想到这里,看向边子白的眼神顿时坚定了起来,眼下他需要震慑住眼前的这个小家伙,不要让他看出迹象来:“老夫和吴起是莫逆之交,以前可是经常在一起畅谈,可惜英年早逝,留下的兵法也只是刚刚起草,但是……他曾经向老夫谈起过兵法如何立言。”
“愿闻其详。”边子白无奈,谁让他不认识吴起呢?更气人的是,王诩和吴起的好友关系可是几十年,之后更是在楚国共事十多年。王诩知道的吴起,肯定更加有说服力。
只要吴起说过如何著书立说,将一身所学倾注在兵法之中,恐怕还真有过这样的打算。
立言,不仅仅是儒门的专利,任何一个学派,都有将思想流传下去的迫切愿望。著书立说,就成了任何学派都不敢忽视的最重要的工作。可以说,一卷书,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毕生的智慧结晶。吴起是一个在政坛,军事领域,都有卓越建树的超级大牛,他真要有著作传世的话。所有人都会奉为珍宝的,想到此处,王诩的心中就一阵兴奋。
而且,吴起死的太突然,身边根本就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他著书立说,唯独一个王诩可以。
王诩不但带走了吴起这些年留下的一些简牍,他还熟悉吴起在楚国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