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在外征战的赵国大军相比?
而情报上,赵国军队不但单兵实力比卫国强出了太多,尤其是他们的兵力要比卫军多出不少。一旦出兵,总兵力至少会在四万以上。对阵双方的实力绝对不在对等的位置,赵军占据了战场的所有主动权,兵力上两倍的优势,士卒更加精锐战斗力更强,还有就是士气也很高。因为对战卫国,如果没有其他诸侯军队干预的话,赵军从来没有失败过。心里优势也非常明显,可以说,如果挡不住第一波赵军的进攻,卫军很可能面临全线溃败的结局。
上军之战将演变成全军之战,而戚邑保卫战也可能转变成为帝丘保卫战。性质将截然不同,一个是边境的双方对战。而另外一个将是灭国之战。
打仗不是打群架,就算是势力不足,也不见得一定要逃。因为没有死亡的威胁,或者说很小。所以,街头打架很可能双方都头破血流之下,却很少看到一边倒的溃败。可是战场就不一样了,没有见过血的士卒,在看到到处都是活生生生命消逝的时候,他们身体内残留的能量会转变成为逃跑的动力,然后在战场上漫无边际的瞎跑。一触即溃就是说的是这样的军队。
上军是一支没有任何荣誉,也几乎所有士卒都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唯一能够让士卒无法生出逃跑念头的估计只能是攻城战中的防守一方。
城墙外都是敌人,只能在城内绝望地数着粮食过地狱般的日子。这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在城邑中煎熬。
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效果,只要能够熬过两天,整支军队都将焕然一新。甚至原本看赵军如同地狱恶魔一般的眼神,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就会感觉也不过如此而已。
“你想让赵军成为上军的磨刀石?上军就这么一点人,士卒死多了,整支军队就要垮掉。可要是坚持下来,却又很不容易。”王诩自从有这个想法之后,就坚定的认为自己的猜测没有错。上军练兵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说一点用都没有,想要脱胎换骨就别指望了。可是面对赵军,总不至于一直这么不堪一击吧?
想要有所突破和改变,就不得不选择镇痛。
而一场血战,无疑是改变上军气质的唯一途径。而且就边子白的性格来说,他是能下这个狠心的人。
边子白矢口否认:“没有,绝无可能。”
他有种在王诩眼里画蛇添足般的天真,解释道:“只是想要给上军一个崛起的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赵卫边境选择一个战场,血战一场,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上军。另外这个战场的选择需要让赵军不得不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片战场,而且还要有很容易获得后勤的补充。满足了这些条件,上军就有可以和赵军一战的资本。”
“筑堡,让赵军打一场毫无意义的攻城战吧?你恐怕心里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