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子罃治军之能有目共睹,在诸侯之中,也有名望。他继任魏国国君,会对赵国有更大的好处。”
“父亲!”
赵种没想过打断赵章的话,毕竟听着像是遗言,处处透着交代后事的牵挂和羁绊。但是他却想不明白,为什么赵章会认为公子罃继位会对赵国有利?魏国的国力要比赵国强很多,尤其是军力,要是公子罃继位之后,岂不是赵国的日子更加难过?
可是赵章却自顾自道:“魏国还有一个公子就是公子缓,他有守成治理之能,善于署理政务。这个人要是继位,对于赵国的危险就大了。”
“孩儿不解!”
“你当然不解,魏国强大看似是吴起训练武卒而让魏国的军力走上了巅峰。其实不然,魏国的强大源自于李悝变法,变法让魏国的政务变得快捷,加上土地肥沃,法度森严,魏国能够拥有其他诸侯无法启及的国力。军队强大,离不开钱粮武器,这些都是公子缓的长处。而魏赵之战,没有可迂回的地方,就是邯郸城。一个守城,一个攻城。善于作战,在邯郸面前也需要一点一点的进攻,但是公子罃不善处理政务,他就难以预料战争需要多久,必然以猛虎下山之势,发动一场国战。可一旦有失计议,他就会犯错,甚至半途而废。但是公子缓就不一样了,面对这场不需要太多计谋的战争,他只要梳理好政务,确认魏国国力的极限,我大赵就危险了。”
不得不说,赵章看人确实有他独到的一面。而且智力过人,如果他勤于政务,赵国恐怕已经不是如今的赵国了。
“不过,我儿不用担心,赵国还有一次机会。等魏侯薨毙的时候,机会就来了。魏侯因为儿子都很好,所以他难以决断到底选哪个儿子做成他的继承人。长子和幼子的长处都很明显,缺陷也很突兀。只要魏侯在临死之前没有立下储君,魏国必乱。赵国联合韩国,就能干涉魏国储位。到时候,不管选谁都是下下之选,只有将魏国一分为二,才是我赵国称霸中原的契机,切记,切记!”
……
赵章越说,仿佛精神越来越好了,说了很多,几个负责记录的史官都累的满头大汗,可是说完,却让赵种傻眼了。
赵章竟然开口对赵种下令道:“请邯郸所有大夫以上官员,族中子弟,族老进宫,寡人要大摆筵席。”
“父亲!”赵种作为太子,父子感情自然不会单薄到只有冷冰冰的权力争斗。毕竟,赵章虽然不理朝政,但是继承人定下来很早。可以说,赵章对赵种有着一种让其他公子嫉妒的宠溺,尤其是让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署理朝政,自己却躲在后宫当太上皇。这种情况下,赵种储君牢固,才有可能在宫廷之中上演一场父慈子孝的戏码。
面对老爹刚刚吐血不久,就要求喝大酒的要求,赵种也是头大不已。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