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再是痛苦,也一点神色都不露的,只是对母亲浅笑的活过了十八日。
然后,那一日……
姜叔叔和安阿姨的正式军报送回来,满京城,满天下都在欢腾喜舞,都在庆祝北戎国彻底并入咱们大宋国,都在歌咏父亲英明,赵皓神武。
那一日,初冬的阳光灿烂,暖暖的照入人心。
那一日,母亲扶了赵皓走到殿前,想让他晒晒太阳。
那时候,父亲带了我们兄弟三人正走到宫殿门口。
父亲挡住了我们,也挥退了所有人,带着我们三人,站在了殿门口的阴影里,看着那缓缓走出殿门的两人。
那一日,母亲穿了一件火狐裘衣,赵皓亦穿了一件火狐长袍,他的脸颊带了憔悴之色,眼眸里却依然光亮闪耀,灼灼的看着母亲。
只他力气到底不足,便让母亲扶着他在殿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母亲让他靠在了自己肩头,两人就那么坐着,晒着太阳说着话。
就算身子忍不住的颤抖,就算手连抬起的力气也没有,赵皓依然带着浅笑,回应着母亲的话语。
说了几句之后,母亲的眼泪终是流了下来,微微昂着头的对赵皓道:阿皓,辛苦你了,可以了,你放心吧,我会很好!
赵皓侧头,在母亲脸颊之上轻印了一吻,轻轻的说了一句。
他的声音很轻,很缥,但也许是心有感应,父亲和我们都似乎听到了他的声音。
他说:好,那皓先走一步,皓,在下面等你,下一世再见。
他说着,脸色安详温柔,就那么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身体还靠在了母亲身上,头依在了母亲的肩头,就那么,闭上了眼睛,垂下了手。
阳光从天而照,如同金色的轻纱一般笼罩在了他们两人身上,在那台阶上照耀成了一道不灭的剪影。
父亲封了赵皓为镇北王,许他棺木入皇陵,陪葬帝陵。
而且,还在问过我后,正是宣布我为赵皓义子,从宗谱上改了赵姓,承继镇北王封号,封地为北戎原地。
率领赵皓留下的三十万铁骑,守卫大宋。
四年之后,我如愿娶了安家阿姨和姜将军之女为妻。
我在边城安了家,只每年年底,如同赵皓当年一般,带着妻儿回去看父母。
北戎人被攻下之后,我陈兵在西夏边境,西夏王吓个半死,主动上了臣服折子,将国土并入了大宋疆土,而吐蕃那,也自愿成了属国。
父亲封了谢逸做东海王,以谢为姓,娶了谢七的女儿为妻,和谢七汪椿他们一起,率领着强大的战船舰队,商武并用,将势力一直扩张到了万里之外,令四海来朝,奉我大宋为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