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满级考古大师> 一百零三章 破译(求订阅!)

一百零三章 破译(求订阅!)(1 / 3)

晚上十点半,整个发掘项目工地都已经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但是在流动板房最边上的文物保存室内,却一片嘈杂声。

隶属于夏商周研究室的研究员们,围着几张从编钟上拓印下来的铭文,正在激烈的讨论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华夏考古学发展了近一百年了,出土的各式东西周青铜器数不胜数。

再加上历史上也有很多研究商周时期铭文的历史学家们,留下了释解着作。

对于金文,特别是东西周时期的文字,目前国内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们,还是很有经验的。

毕竟金文的范本很多。

不像甲骨文,出土的甲骨数量少,而且很多都是孤本,字体太过于原始,破译起来非常难。

现在已经被华夏学者们纪录的金文已经有3722多个字了,其中2500多个字已经完全破译。

只要肯花时间,拿着《金文编》挨个和编钟上的铭文对照,至少也能破译出个大概内容。

李教授此时就正捧着一本1985年出版的《金文编》,正在不断对照。

一边查着,他还一边喷喷称奇道:“这个编钟上的铭文字体,介于赵魏韩大篆和楚篆之间,还蛮特别的。”

“不过和曾侯乙墓里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基本一样,倒是也有前例可循。”

在一旁帮他打下手,与他一起鉴别铭文的陈翰笑着附和道:“是啊,毕竟M1号墓也是曾国的高级墓葬。”

“如果曾国真的是随国的话,作为一个为姬周王室抵御楚国的姬姓诸侯国,文字兼具中原和楚国特色也是正常。”

湖北随州,北与河南中原接壤,南边又与荆楚相连。

不管是从地域上还是文化上,都避免不了同时被中原与荆楚文化所影响。

曾国使用的文字基于西周大篆,并且融合了楚国飘逸修长的写法。

形象点说,曾国的文字,就像是拉长瘦高版的大篆,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不过,大篆文字的特点就在于,这种文字是介于象形文字和笔画文字之间的。

fo

这种文字要辨别起来,非常困难。

说实话,别看大家都是专业的考古学者,但是真要说能识读大篆的,真的不多。

只有专门研究大篆的文字学家,才能够辨别出这些复杂字体的含义。

甚至到现在,出土的大篆铭文里,也有三分之一的字都依旧弄不清楚含义。

文物存放室里,现在聚集了社科院考古所十多位考古学者。

但是敢说自己对大篆文字有研究的,不到五人,并且全部都是夏商周研究室的。

而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