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显示:[该阶段会导致宿主开始接触自己曾经的缺失,并开始诉求渴望]
心理学常说,一个人如果长大后疯狂的依赖某样东西,如果不是已经上瘾,就是过度缺乏。
就像饥荒时期逃难的人总会在家里囤积大量的粮食。
像困难时期捡矿泉水瓶换钱的穷人不管日后如何发达都吝啬的像是周扒皮。
像曾经缺乏母爱的男孩产生恋母情结。
这便是一个人原始欲望的本源。
而此时,米小白眼前呈现的并不是如何的饥饿,如何的贫穷,在他面前呈现的,是一个橱窗,他在橱窗外面,吃东西的人在橱窗里面。
那是他只有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候,华夏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一些地方的二线城市才引进了西式快餐,那些洋玩意对大人的吸引力其实不是很大,但是却非常合孩子们的胃口。
六七岁的米小白对这些炸鸡汉堡自然总是馋的流口水,他的家庭不算富有,也不算贫穷,每个月总能攒下一些钱来,吃一顿西式快餐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米小白的父母却从不带米小白去吃。
每次米小白去请求,得到的大都是一个回应:“那玩意有什么好吃的,今晚我买点羊肉回来,咱涮锅。”
“吃那玩意不健康,还贵,外面的东西也少吃,还是自家做的东西安全。”
诸如此类的话语大概就是阻碍米小白吃到心仪食物的一道又一道的门槛吧。
一天又一天,路过橱窗的米小白永远只能看着别人去吃那些他心目中的美食。
不光只是橱窗后面的炸鸡汉堡和薯条,还有电视里的什么寿司、披萨、自助餐,米小白都想吃。
在他眼里,那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东西。
自然,在他的整个童年里,都没有好好享受过这些最好的东西。
“我好想吃啊一定很好吃”
不知何时,米小白眼前的画面就变成了现在的自己看着小时候的自己在扒橱窗,看着别人大口大口的吃着快餐,自己却在外面吹冷风,流口水
看着这一幕,米小白自己都有些迷茫了。
“这是当年的我”
米小白慢慢走近,靠近了小时候的自己。
小时候的自己发现了米小白,猛地回头,肉嘟嘟的小脸蛋被风吹的泛着红斑点。
他只是看了眼米小白,然后松了口气似的,接着扭头去看橱窗。
不知道为什么,米小白自己居然看得心疼,然后是情感的共鸣。
米小白先是沉默,看了大概几分钟,他都快忘了自己是被致幻了,他越来越融入这个环境,他几乎听不到系统的声音了。
但系统却无时无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