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利,跑到酒吧喝酒,邂逅一寂寞女子。两人“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一拍即合,跑到酒店开房约炮。
按照人之常情,倘若留下联系方式,怎么也是连着几天时常联系,逛街吃饭深夜畅谈人生,再约几次才算合理吧?
如果没有联系方式,研究生就算读书真读成书呆子,如此恋恋不忘,也懂得有事没事就去趟酒吧,看看能否重逢吧?
隔了一整年,在同一天去酒吧,指望遇见那个女人,说神话呢?
生活要充满仪式感,这话没得说。可是这样的仪式感,放谁身上,那不就成了愚蠢么?
除非是某种真正的仪式,类似于逢年过节,祭奠先祖,才会在特定时间到达特定地点。
再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陶华讲述故事里的崔书生就是崔护,足以证明他确实没有死,缅怀旧情,于小清殉情之日前去悼念,也就和那句“你负了我”对上了。
这首诗第二个蹊跷之处——
人面桃花在此门中相映红。按照生活常识,一名貌美女子立于门中,逻辑上说得过去。可是,桃树怎么可能长在门中?如果是从“门中”看到院内有株桃树,更不合常理。
日本民居至今延续着唐朝建筑风格,院落均是四方形。
中国自古至今,方正院落里种树,本就是大忌。院落为“口”字形,树为“木”,合起来就是个“困”字。“木”的“十”字里面有个“人”字,和“九”相似。故“院内种树”,意为“十困九难”,很是忌讳。
结合那张不明拍摄年代,月饼出现的照片(先不推敲由谁所拍,毕竟这要找到月饼才能整明白),再结合这首诗,第三个奇怪的地方出现了。
如果是崔护邂逅美女,为什么会有月饼出现呢?而女子含情脉脉注视月饼,又有崔护什么事?
总不能是崔护落地失意,无聊游春,遇见“月无华和女子”隔门相望,心生感慨,作诗一首吧?第二年同一天再去都护南庄再感慨感慨?连第三者插足都算不上,绝对是精神有问题。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字面意思倒是很好理解,不多做解释。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超乎想象。
诗和照片结合——
去年清明:崔护、月无华、女子、桃树;今年清明:桃树,崔护。
少了月无华和女子。
他们去哪了?
我的心脏狠狠地“突突”跳了几下,冒出个很古怪的念头——
陶华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去年清明”和“今年清明”之间。主角可能是月饼和小清。这首诗,是月无华写的。两条人形树纹,相拥千年,也就解释合理了。
难道,崔护(崔书生)只是个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