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三本杂志的目的就是想让姑姑与姑父多赚点钱,顺带给一些没有功名的学子找份糊口的差事,然后让那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人分散注意力。
就这两款杂志,一期加起来能让这对夫妻赚一百多两银子,一年十二期,也是一千余两之多,发行期数翻倍的话,收益自然就更大了。
在严重缺乏通俗易懂的文化书籍的时代,这三本杂志的问世,对大众来说就相当于雪中送炭一般。
《新老故事》第一期便卖出了五千本,有的人大量购买就是为了囤积,然后转手卖到外地去,便能赚到不菲的利润了。
某太子对此没有多大反感,只要能卖出去,买多少都行,印刷厂量大管饱,最好以后每期的销量都在一万本以上才好呢。
还有一本书,并非隶属于世界传媒集团,也不公开发行,但是销量是出奇的好,究其原因,那就是内容制胜!
光看书名,就非常能勾起一些人的购买欲念——《关外秘史》!
说的也就是关外某土著一家人的那些方面的事情,主笔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伟业。
具体如何,某太子也不好多说,反正看过此书的人,都觉得春天到了,也跟家里的妻妾感情更好了……
吴伟业这辈子都没想过会写这种书来养家糊口,不过在看到巨额收入之后,也就不再多虑了。
第一本印了一万册,每册定价五百钱,总额五千两,结果吴伟业当天就收到了一千两银子的稿费。
望着二十锭银子,这位作者立刻傻眼了,早知道写一本书就能赚到这么多钱,他还去趟官场的混水干嘛呢?
最重要的是,经过某位高人的指点,写这种书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全神贯注的话,两个月就能写出来一本。
找此类推的话,两年岂不是能赚到上万两银子之巨了么?
那真是做梦都能开怀大笑啊~!
通过写书,吴伟业家里已经购置了沙发、油灯、肥皂、眼镜、煤炉等一堆先进的生活用品,每天也无需再为柴米油盐发愁了,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
随之而来的好处与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坚定了吴伟业走作家之路的决心,争取一年写出六本书,这样就能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了。
对外,吴伟业还是宣称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在闲暇之余写点文章,好向报馆投稿。再向太仓老家贩售一些京城这边的新奇物件,也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即便这买卖完全不赚钱,甚至是赔钱,某太子也打算继续干下去,只要能把主要竞争对手的名声搞臭,那绝对是乐此不疲。
五千两银子!
洒洒水的事情而已!
而且还可以往外卖呢!
成本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