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俾斯麦型铁甲舰的建造情况。
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顺利,但吨位越大,难度就越大这是实际存在的困难。
反正法荷这两个盟友的技术水平大致停留在二级铁甲舰来远上,跟大明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造船厂完全无需追求建造速度,必须保证试验舰的建造质量,时间方面可以延长到六年。
在一六八零年之前,某新皇不会出售吉野的建造技术,甚至连整船都不会往外卖。
一来是为了保证技术领先,二来也是提醒那两个渴望引进三级铁甲舰的盟友,该提早攒钱了!
包括技术转让在内,吉野的打包价格不会低于三亿银币。
对方能够一次支付的话,倒是可以降低到两亿五千万银币。
嫌贵的话,完全可以不买,等着自力更生造出同级别的铁甲舰。
但已经第二次刷新挖矿地图的某新皇已经基本不差钱了,你不打算买,我还不打算卖了呢!
随着技术含量与吨位的不断攀升,往后铁甲舰只能越来越贵。
到一六八一年,也就是十年之后,第一批批量建造的俾斯麦便可以下水了。
届时就算法荷搞定了四千吨级别的吉野,所要面对的是七千吨的定远和上万吨的俾斯麦!
包括郑氏舰队的大明联合舰队,铁甲舰的数量不会低于一百五十艘,同时五千吨以上的主力舰数量不会少于二十四艘。
法荷两家加起来,一艘高于五千吨的铁甲舰都没有。
即便是有,数量与战斗力也不会高于定远。
等于大明对法荷两国海军实力之和具有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优势!
为了确保这个双重优势,某新皇要确保到一六八零年,不算诸多藩国,朝廷的岁入要达到一亿五千万两银子。
军费开支占岁入的百分之四十,达到六千万两,海军用来采购铁甲舰的费用达到两千万两。
看似钱不少,其实就能买三艘俾斯麦,而且还得是压了再压的批发价。
但分成五六年支付的话,每个造船批次,朝廷都能为海军添置至少四艘俾斯麦和四艘定远。
海军方面,经过商议,大家已经基本达成供识,那就是不再采购鸡肋般的二级铁甲舰,也就是来远。
有足够的经费就直接买吉野甚至定远,目的就是为了打决定性海战用的。
很显然,三级铁甲舰加一级铁甲舰的组合,其战斗力肯定高于一堆二级铁甲舰。
在对方不掌握鱼雷技术的情况下,战舰吨位越大,战斗力和毁伤力也就越大。
哪怕一群一级铁甲舰围攻一艘四级铁甲舰,也未必能够战而胜之。
各舰队司令在商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