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更是不小,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铁制品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自身需求。
在蛮明可以出口相关产品的情况下,大清自然乐意用一些土特产来换购。
凡是越过边境线北上的商队,都要接受明军的检查,合格之后才会放行。
没有接受检查的商队是不会得到通行证的,一旦被明军发现,就得被直接罚没。
不跟随商队,擅自越界之人,被明军抓住就别想活了,一律按细作直接处决。
清明双方默许的交易方式就是走固定路线,去固定地点,进行公平交易。
在一六九五年张煌言第二次任西部总督之后,依然奉行此前的交易准则。
那就是绝不允许出售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铁锭,且绝不接受赊销。
铁制生活用品可以交易,但必须在大明境内才行。
像派商队南下探察这种事,张煌言是不屑于做的。
对方的人口虽然越来越多,可在明清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差距却越来越大。
张煌言所部总兵力仅为二十万,其中十五万人为三十个整编旅,驻扎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各处要地。
另有五万人以营为单位,驻扎在比较小的据点,保护北线的铁路兵另算。
像察里津、库尔斯克、奥廖尔、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斯莫棱斯克等战略要地,驻军也均为一个旅而已。
每座城市均修建了机场,部署了一个空军战斗机中队,约五十架“信天翁”,足以应付日常的巡逻任务。
步兵旅均已实现了机械化,装备一百二十辆第四代燃油坦克,作战效能等于两倍于此的第三代蒸汽坦克。
每个步兵班均装备一挺机枪和一支冲锋枪,其余士兵则使用弹匣式步枪,除此之外,每人皆配备了左轮短铳用来自卫。
手榴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尤其是在防御战的时候,甚至比迫击炮都好使。
张煌言认为还需要至少增加十个旅,才能起到稳固西部总督区的作用。
现在机动兵力几乎都被各个城市的守备任务给套住了,无法及时抽身。
对此,某尊师暂时还没打算对辫子动手,故而也就没给门徒增兵。
不过技术装备可以优先配发,譬如“大力神”运输/轰炸机。
除北美战场之外,正以每年五十架的速度被部署到乌拉尔山以西地区。
到一七零零年,该地区的“大力神”将增加到三百架之多。
这个规模的机群足以在野战时,对辫子大军实施地毯式轰炸了。
“信天翁”战斗/侦察机的数量增长的更快,达到每年三百架。
预计届时将会超过三千架,一旦集中起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