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迁回人大。”
“啊?原来是这样。”真相大白,林晓芸哭笑不得。
众人也齐齐错愕。
末了,胡老师扫视着同学们,一板一眼地说道:“你们收到的都是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但实际上是人大的学生,请你们认真考虑后,再明确告诉我,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每个人都要回答。”
这还需要考虑吗?根本连想都不用想,众人齐刷刷回答。
“同意同意,当然同意。”
“这还有什么需要考虑的,有大学上就好。”
“太好了,终于能上大学了。”
大家都很开心,有的人甚至喜极而泣,胡老师看在眼里,也十分激动:“你们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有的人十号就提前过来了,一直没有放弃,这很好,意志坚定,才能学有所成。”
“还有你,林晓芸同学,你找到同学们,组织着大家一起去北师大招生办,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坐以待毙,这很好,学习就应该主动。”
林晓芸低下头抿嘴一笑,对表扬很是惭愧,摇摇头:“胡老师,其实还是我弟弟妹妹出的主意。”
“我知道。”
胡老师笑容更甚:“你们这一家子,可了不得,清北人齐活,估计全国也是独一份。”
这件事,到此结束。
成功报道后,这十七位人大学子,都想请幕后的组织者,林晓光同志吃顿饭。
然而,林晓光却不以功臣自居,眼看他们得以入学,便功成身退,回到招待所,回到清华大学人文系英语班404宿舍。
至于林晓芸,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报道完之后,她还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找到组织,可其他火车上的同学,却不知道在哪报道,清华北大都在北平站设有接待处,都有学长学姐们在忙活,唯独我们人大没有,作为复校第一届学生,所以我们当前的任务……”
她还没说出来,同学们脑筋转的快的,已经想到,瞬间脱口而出:“肯定是设立接待处啊。”
于是,堂姐以新生的身份,去迎接77级的新生。
杨蓝报道比较早,北大9号报道,12号就开学,她已经开始上课,是的,没有军训。
这年头,除军校生以外,全国所有大学生都不需要军训,要过好几年,军训才会在一些大学试点进行,大学生们还会幸福好几年。
林晓光也算逃过一劫。
林晓芸在接待新生,杨蓝在上课,林晓光还有一天半的空余时间,趁这个机会,他果断把老爸大伯和小舅叫出来,约他们游览北平。
三个大人,从前几天起,就为堂姐的事忙活,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旅游。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