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曾出国的傅老师。
林晓光撇撇嘴:“武侠小说界,金镛古珑,就如同小说中的少林武当,是泰山北斗,我要是连他们都不知道,作为写武侠写手,我也太不合格了。”
“那你说怎么办?这已经是我能争取到的最高价了。”傅老师也很无奈。
这本武侠全篇三百二十万字,千字三十,总稿费还不到十万港元,听起来很多,但想想金大侠千字三百的稿费,如果给他这个价,这就是九十六万港元,差距也太大了。
即便这本武侠未来很出名,很成功,影响力空前绝后,但他是一个新人,新人的行情就是这样。
傅老师能帮忙,投稿到香港商报,已经不错了,还能奢求什么呢?
也罢。
林晓光想通,便点头:“行,那就这样吧。”
“不过……”他笑眯眯地盯着傅老师:“这本小说会写三百多万字,如果经过市场证明,我的小说不俗,同时也能提高商报的销量,我希望下一部作品,会进一步调整稿酬。”
傅老师轻笑一声:“先写好这部再说吧。”
“这是肯定的。”
见他不再纠缠稿费的问题,傅老师总算松口气,一个是好朋友,一个是好学生,夹在两个人之间,还真是为难啊。
这件大事一解决,她想到三十万字九千港元的稿费,也是羡慕不已。
“你小子,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林晓光便很腼腆地笑:“老师,其实我除了英语之外,还有别的优点和长处,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呢?”傅老师没好气白他一眼。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你现在的行为,要搁以前,你绝对没好果子吃。”
林晓光当然知道这一点,自从伟人逝世,十年动乱时期结束,政治高压的状态随之改变,环境和气氛越来越松,别的不说,以往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事,现在很少发生,街上行人的穿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渐渐多了颜色,这无疑印证着这一点。
就拿高考入学的事来说,清北有不少学生,档案里还记载着“祖父在台弯,父亲是右派”,或者“家里动乱时期的问题还没弄清楚”,可依然还是入学了。
时代已经在悄悄改变。
“这不是动乱都结束了嘛?”林晓光嘿嘿一笑。
“去年十月,国家出版局恢复稿酬,著作稿千字2元到7元,翻译千字1元到5元,电影故事片剧本也有1500元,作家的春天到来,我这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国家的号召,不算出格吧?”
傅老师反问:“那你怎么不向《人民文学》和《人民电影》投稿?”
“香港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