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忘记的东西,现在都成为资料在太空飞船上保存着,杨宕勇什么时候想用,什么时候查就是,不然以他学渣水平,在这年代也就茹毛饮血能过一天算一天了,改善生存环境?想都别想。
唯一让杨宕勇遗憾的,就是那些资料太粗浅,也太不具体,譬如,通过植物学资料,他知道自己昨天采集的是苎麻,也知道苎麻加工有几道程序,割皮,浸泡,刮青,日晒,上浆,这些他都知道,可浸泡多久?如何刮青把纤维留下,废物去掉?日晒多久可以?没人告诉他,一切都要杨宕勇自己探索。
就算把纤维分离出来,做绳子还行,织布?杨宕勇还是知道织布机原理,毕竟先是天使宝贝,后是雪绒花,他总在纺织行业打转转,看也看会了,更何况还有知识储备,只是就算最古老的腰机,也需要必要的材料,木头好找,附近到处都是,可如何将木头处理成需要的织机部件,这就比较让人挠头了。
杨宕勇昨夜看过那个南方最大城市人们服装,那个烟花之地看起来大腹便便的胖子,穿得青色衣服上有菱形纹,如果这服装代表这年代最好提花款式,杨宕勇相信这里的人们在纺织上也就提花腰机水平,还没达到多综多蹑织机水平,更不要提小花楼、大花楼织机了,不过想想这里的科技水平,杨宕勇觉得能理解,青铜时代你还想要啥高科技?
给杨宕勇足够材料,他能做出大花楼提花机,可现在拿着石刀,连做个腰机杨宕勇都觉得困难,石刀劈木头可很难做出合适的综、梳。同样是时代限制,除非他搞出合适的金属工具来。
需要金属就要有耐火材料制作窑,而造窑就需要砖,至于砖头……
杨宕勇突然想到一种土坯砖,只要黄土,再加些碎稻草,加水搅拌成糊泥,然后用木模压制就成砖坯,太阳下晒干就能当建筑材料,除了不耐水,这种土坯砖有不少不足,可架不住制作容易,貌似以前农村,尤其是北方缺水地区,大家盖房子都用这种土坯砖。
这个建造工艺再简单不过,这附近除了岩石就是泥土,看起来还很肥沃,黑土当然不适合用来做土坯砖,可黑土挖下去,下面就会有黄土,破坏环境?自己四人又不必考虑什么可持续发展,或许,自己也能用?
碎稻草附近是没有的,那些水稻都在五公里外山坡里,这里进出不方便,飞机飞一趟都要运更重要的物资,“廉价”的稻草不值得运送,不过处理苎麻时,除了纤维不是还有很多废料,那些废料加进去应该可行。
一想到盖房子的砖有了着落,杨宕勇心情大好,手中石刀与木棍打麻也不觉得辛苦了。就算打出的麻怎么看怎么不是平的,他也不在乎,自己这方面就是初哥,又没有专业工具,也不能提太高要求了。
俩姑娘在溪水那边不知干什么,天上星星还没退散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