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我有石磨磨啊磨> 第123章 七嘴八舌

第123章 七嘴八舌(2 / 3)

经很久不做这些生鲜食品的生意了。

村里的陶竹木石器,甚至药师的药包,倒是卖的越来越好。

连崔三爷爷打下来的野物,一些皮毛牙齿,做成的工艺品,也卖得不错。

生鲜蔬菜以前大部分卖的都是当地人,价格高不了。

对当地人来说,新鲜便宜就好,江阳镇被很多农村包围,想吃到农村的菜,太容易了。

菜也没法放,放久了也卖不出去了。

但是工艺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精致一点的都卖给外地人。

外地人虽然不是每个都是富豪,比起镇上的人,却比较给的起钱。

卓越进来之后,更带来直播的流行,村长崔浩然爷爷还会把拍片,把生产过程的片子放在店里播放,有些玩自媒体的,还把片子要去,介绍冬山村的工艺。

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也在小范围流通。

山村虽然很大,大家住的也很分散,但是有了电动助力车的帮助,很快的所有人都集往村口集中。

山村没事,有热闹可看,可就能欢喜一天。

村外人,看到村民集中起来,还非常的高兴,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开始谈起生意经。

他觉得跟村里人,做生意也不见得要透过村长谈,一个个谈,或许还能够谈出更好的生意。

也不好把冬山村的黄豆包圆了,得留给月神餐厅一点,这叫情份。

“我代表圆米农粮公司来跟你们采购买农产品。

听说冬山村的黄豆不错,是富硒产品,我们公司全部都要了,一斤多少钱?你们说。”

圆米农粮公司的人知道,农村人对于粮价,不会开口就是天价,但是在他们来说,冬山黄豆,就是能卖出天价的黄豆,还真的能让农民随便开。

顶多做出成品豆腐的时候,卖贵一点。

如果在别的村子,听到这个说法,农粮公司代表,大概就会被农民当贵宾供起来。

村里基本上人人都种了一些黄豆,因为家里以前都习惯磨豆浆,做一些酱油。

现在卜依琳牌豆浆出来之后,磨豆浆的村民才变少了。

家家户户其实都有石磨,黄豆磨少了,但是村民也学着卜依琳磨起米浆。

以往做米浆的时候,大部分是要做一些麻糍,还会磨一些糯米。

但是发觉把粘米磨了做些糕点也非常的好吃,更何况,粿仔条也能当主食,淋点酱油膏,包点菜,就好吃的不得了。

最近就兴起了磨米的热潮。

“家里的黄豆早就卖出去了,人家能够换回很好吃的豆浆给我们,听说外面根本买不到,做成豆腐,一斤都得卖几千块。

以前把黄豆全卖了,都吃不起一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