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是混沌未开之际就出生的创世神。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
据传说生于混沌之中,他用板斧劈开了混沌,划分天地,撑天立地,随天地间距而长,最后力竭而亡,身体各部分化为世间万物,开创了新的纪元。
传说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兵书的《六韬·大明》之中,后经三国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发扬。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史料。对于传说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论证说:“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然公元一世纪已在河南、山东地区有广泛分布,其中一例的确凿年代为公元86年,一些神像可能早至新莽年代。从而推倒了“来源于印度”的说法。王晖先生近来著文,提出是上古中国土地神“亳”的音变,并否认神在古代神话序列中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地位最高的创世主神的说法。此文在提示我们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找寻神话的根源,以及重新将神话纳入史学考察的范围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正如王文中所归纳的,历来关于来源的讨论可大体归结为“本土说”与“外来说”两种主要观点②。持“本土说”的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立论。其一没,多将“”与“瓠”相联系,然瓠本是神犬,而是巨人;且瓠最初并无开辟天地、创生万物的神迹或如闻一多、常任侠等先生认为即是伏羲的音转。李福清已辨其非,这些都是基于所谓音转的证据.而事迹却往往不相符合,故结论很可怀疑。其二,多有用近世乃至现当代搜集的民族学二民俗学材料来论古代来源者,这种方法面临的挑战更多。而持“外来说’的学者则大都没有正面回答:如果三国以前没有神话,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又是如何解释天地生成的?谁又是开辟和创世的大神?此外。双方学者在使用基本史料时,对史料来源追查不深,使原本有限的史料,定年不清,意涵发掘不够,直接影响了对神话传衍历程的正确理解。
“本土说”除了王晖的新论,多有主张是“盘瓠”的音转,传说出自苗民盘瓠神话者,如清人苏时学《爻山笔话》、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乙集、民国夏曾佑《中国古代史》、闻一多《伏羲考》等。茅盾认定神话本发生于南方,见《中国神话研究ABC》,1928年初版,此据其《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