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会计就知道老对头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坦然的道:“不是,我们一斤小米兑十斤玉米。”
“你们郭家峪儿小米都是金子做的,忒值钱是吧。”
“还一斤小米兑一斤八玉米,户宝坤、李旭顺,我把我们家儿小米兑给你,一斤小米兑一斤玉米,你兑不兑?”
开玩笑,小米儿那有玉米抗饿。
还有,做饭的都知道,小米可不如玉米出饭多。要不是有些山地只能种小米才有收成,村儿里根本不会种。
所有人都闭口不言了。
刘书记再次开口,道:“如果大伙没意见,过几天我们再兑点儿,有意见我们就不去了。”
户宝坤转脸比翻书快,已经换上了嬉皮笑脸的模样,带头儿喊道:“刘书记、谭会计,我户宝坤就是大字儿不识的大老粗,别人瞎说我就信了,我承认错误!”
“您二位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我这样儿的蠢货一般见识。”
“要不咋我是种地的,您二位是大家的当家人呢。”
李旭顺也借机表态,道:“是啊,我们就是愚民,没见过世面,还是要指望您二位带领大伙。”
“是啊,刘书记,我们就是啥也不懂,别跟我们一般见识。”
开始的一波人都是信服李旭顺的,但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大伙纷纷表态支持。
开玩笑,还是多换点粮食让家里吃饱了划算。
我站在一边儿冷眼旁观,莫名的哼笑了一声。
看来村儿里派系之争是有历史的呀!
我一直以为村里人心不齐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现在看来显然不是。村里儿虽然穷,想出致富路不容易,但是只争放进自己口袋多一些还是很简单的。
那么,有利益必然会有争执了。
统领这样一群人致富,任重道远啊!
我可以肯定,大局稳定、前途光明的时候不会出问题,只要稍微有点儿不测,郭家峪这艘船很难继续。
虽然很多人扛来了很多小米、高粱,但是谭会计早有预估,还是限制了每家每户的兑换量,做到了能让每户人都得到一点儿实惠。
刘书记见玉米兑空了,就道:“大伙要是信的过我,可以把小米、高粱先寄封村里,下回直接拿玉米。”
刘书记在村里有威望,所以大伙顺理成章的把带来的小米、高粱过秤封存在了大队部粮仓。
谭会计心烦的道:“这个户宝坤,就会给李旭顺当枪使。”
刘书记笑道:“李旭日、李宝俊没帮腔就不错了。”
民兵连长,或者称呼治保主任,兼四队生产队队长徐志刚道:“老刘,你藏的够深的,有这样儿关系早咋不使?”
“军队里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