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都会过(2 / 3)

三一回来,所有红薯粉、红薯干的收购正式结束,村里玉米多的仓库堆不下了,只能再次给各家各户发粮食。

若是以前,红薯渣子肯定是给大伙分了当粮食了,但是今年村里粮食太多了,一大部分拉稀价格卖给了镇养猪场,剩下的做成了蚯蚓饲料,一下子把储备的蚯蚓粉用完了。

全村那家儿不喜上眉梢?

尤其是找村里借钱盖房子的,全部松了一大口气。

村里一口气卖给镇上五十头猪,而那些猪全是用红薯粉换的,过年那些钱肯定是要分下来的。

虽然没过年,但是大家都很过年一样高兴,尤其杨小三又给大家带来了福利——猪肉、大米。

一进冬天,县城里再次大量供应新鲜鸡膘、猪膘。

如今,县里的运输队是越走越远,因为其他县都成立了各自的运输队,不然那些东西换不着缺的东西。所以,润县的运输队只能出山海关杀进了东北。

其实这样挺好,毕竟老物件、古董是不可再生资源,卖光了就完了,反而不如拓展这些可再生的农产品。

杨小三道:“咱们村现在139户人了,我是按照一户10斤大米10斤猪膘定的,人家说清账,没意见吧。”

谭会计乐坏了,道:“有啥意见?”

“要是知道他们住哪儿,村里给他们送块牌匾。”

刘书记长嘘一口气,感慨道:“从前哪儿想过这样儿的好日子,家里玉米饼子管饱吃,大白菜心都腌酸菜了。”

“明年咱们继续好好干!”

下午,村里听说分大米和猪膘更高兴了。本来秋后手大豆子就把粮食分了,眼看冬天不用发愁一家子口粮了,就连玉米渣粥都不用忒稀了。

本来村里家家都想分点红薯渣子做口粮,那玩意儿晒干了,或者直接煮粥里都好吃。但是,村里没分,而是成立养猪场给猪吃,甚至还以拉稀的价格卖给了镇里和左右邻村不少。大家伙嘴上没有,心里是颇有微词的。

结果,村里补发了玉米,而且比收秋的时候发的还多,顿时村里有意见的人闭嘴了。

这时候一听人家收粉的把账结清了,每户还能还能分十斤大米十斤猪肉,全村沸腾了。

老人们激动的掉眼泪。

为啥?

因为忒多人没吃过大米饭,甚至有人米汤都没喝过一口,现在居然一家分十斤。

刘书记背着手站在村支部门口,满脸红光,听着领了大米、猪膘的人喊党万岁就觉得满足。但是,后面的发展出乎了杨小三的意料。

到了左坞镇集市那天,郭家峪村绝大部分选择把十斤大米和五斤肉给卖了,其中就包括刘书记家的奶奶,剩下的则把大米当成了压箱底儿的好东西,煮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