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些郁闷,招呼宁灵守着观门,下山去舒缓一下精神。
古朴的青石山阶,两侧沿途尽是山树,秋阳透过树杈的间隙,映照在宁安脸上,温暖而舒适。
慢行在山阶上,寂静无声,往昔的回忆一缕缕涌上心头。
当初,宁老道也是这样牵着宁安,早已是千百次。纯朴的老道讲着质朴的道理,他的启蒙就是来自这条山道。
天道是道,山道亦是道!
在宁老道的影响下,宁安承袭了许多他的特质,乐观亦好,友善也佳,助人且乐。
不知不觉,山道已是到了尽头,踏在这不大的乡村土地上,迎着村民们的招呼,小孩的嬉闹声,还有几声大黄大白的犬吠。
“呼,心里很是踏实。”
走着走着,回过神来,却发现已然靠近村口,四周早已是无人。
“哎哟,哎呦”
忽然听闻前方有一阵痛叫,低头望去,只见一个老太正躺在地上,抱着脚低嚎。
仔细看才发现,这是村东头老牛家的刘老太太。
宁安赶忙上前去将老太太扶起,嘘寒问暖道:“刘大妈,这是怎么了?”
“哎,是宁小子啊,我这老胳膊老腿真实无用了,走几步路还摔了一跤。”老太太尤自怨道。
“不不,大妈您身体还硬朗着呐,我看您才五十出头吧。”宁安作出一副很是认真的模样。
六十多的刘老太太听了,自是十分欢喜,笑着说:“宁小子,这嘴可真是甜,要不是我女儿早就结婚了,不然指定嫁给你,也就不用在山头待着了。”
宁安一阵汗颜,刘大妈的女儿他自然也认识,当初尚小时也曾在学习上受过她的帮助。
一转眼这么些年,模样也是记不太清了。
“大妈,你这是要去哪?”想到这老太太一个人还要独自出门,宁安有些疑惑。
“唉,我呀。我兄弟病了,他家里又没啥底子,我想着去看看他,也顺便给他带点钱去。”老太太答道,心里一阵担忧已是溢于言表。
经过一番了解,刘老太的兄弟是在西郊刘家沟村。
宁安见老太这副模样定是走不成了,自己又是无事,便替她接下来这事。
扶着她回了家里,自己我是踏上新的路程。
坐上公交,经过几番转车,终于在一处山脚停下,司机说是到站了。
徒步走了几分钟,见一块牌坊立在前头。
正中石匾横刻着“进士及第”四个大字,两侧依稀还能见出一副对联的影。
一双灵目细看,却原来是“春风得意马蹄,一朝观尽京都景”,引的是孟郊生平第一快诗《登科后》。
牌坊也不知立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