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面几位老人的带领之下,各家各户的男丁们捧着放着各色贡品的托盘,拿着香竹和黄表纸就进了宗祠。把蜡烛点上,插在香炉前面的供桌上,之后又用烛火点燃三炷香,分左中右插在供桌上放着的三个小香炉内。接着就是把早已经处理好的黄表纸分别。在供桌下摆着的三个铜盆里点燃。
做完这一切之后,再由老人们点上一注最大最高的时香,把它插在香炉里。至于村民们带来的贡品,那是要放在供桌上的,位置不够那就得堆起来,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些贡品碰到地上的泥土。
接着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下,大家伙儿一起向祖先们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虽然这项习俗在以后被许多人批评,但是直至21世纪,在许多农村里还是保留了这项习俗。既然这是村里人的规矩,那现在也就只能照着办了。
最后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村民们带来的爆竹被逐一拆散,铺在祠堂前面不远处,那火红的颜色像极了一层鲜红的地毯,甚是好看。不过随着火光的亮起,红色的地毯在一点一点快速的消失着。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村子里过年的气氛带到了一个顶点。与往年所不同的是,新年的鞭炮声显然比往年更加密集,更加长久,与鞭炮声同时出现的,还有那开在漆黑的夜空之上的一朵朵绚丽的烟花。
烟花的火光头一次在这个小山村中出现,见到这一幕的孩子们都极度兴奋。这应该是孩子们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吧。在这个鞭炮都要省着放的年代,烟花可以算是高档货了,有些人一辈子都未必见过。
最兴奋的恐怕要数杏花了,按照村里的规矩,女孩儿和嫁过来的媳妇儿是不能进祠堂的,除非你们家的男性都不在了,这样才能百无禁忌。虽然罗峰觉得把闺女一个人扔在家里很不合适,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自己和虎子都要祭祖,家里面又没有别人,这大年三十的晚上又不能随便到别人家里去串门。
最后无奈之下还是让杏花一个人留了下来,虽然一开始小丫头表现的极度不情愿。不过当他在自己家里看着祠堂那边的烟花亮起的时候,小丫头的心情顿时就变得好多了。
“嘿嘿,这样的烟花我也有,就是不知道大烟花和小烟花放起来的效果会不会一样。不过没关系,我还有很多花炮和仙女棒呢,待会儿等爹爹和虎子叔叔回来了,我就让他们带着我放。”
怀着这样的想法,小丫头头一次期望爹爹能否快点回来。
眼看着鞭炮燃尽,烟花也早就消失了。这时候还是在村长和各位老人的带领下,众人开始返回祠堂,三跪九叩首之后,开始取回自家的贡品。整个祭祖仪式到这一步就已经结束了,众人可以回去吃年夜饭了。当然。明天早上免不了照原样再来一遍,还得带上黄表纸和香烛去各家先祖的墓前祭组,去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