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这件事,毕竟这个世上虽有有很多所谓妖魔鬼怪的故事,有很多神仙神迹的传说,但普通的世人那有人见过。
人们只能以正常的理解推论所发生的事,而不会想到正常逻辑之外去推理一件事情,这本身就只是正常的思维。想以僧人的打扮,总是有人送过河的。
三藏见过慧能,十分有礼的自报名号,慧能见是一外僧求见自己,想必是有所求,虽然也很礼的回应,但态度上显得很是傲慢。
三藏根本上没有在意慧能的态度,只是从随身挂着的布袋时里后掏出一纸文书,很有礼递给慧能。
用来装文书的袋子是皇朝少有皮纸袋,这种袋在地方见得很少,只有在长安城内才可以见到,慧能曾有幸见过一次这样制式的皮纸袋,慧能拿到皮纸袋回,态度就转了个弯,请三藏坐在旁边椅子上休息,又要圆戒给三藏倒茶水喝。
然后很是慎重从皮纸袋中抽出一纸,纸张是用皇朝里贵人们才能用得起的宣纸。
慧能看到文书的来信属名,心中猛得一跳,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文书来自于帝国的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在皇朝里有多少人一辈子可能接到中书省的文书,想来也是可数的,毕竟文书的效力只差于圣上的旨意而己。
慧能扫了一眼,整要拿他的次茶给三藏泡的圆戒,训戒圆戒要他换另一包好茶给三藏。圆戒心道今天住持怎么啦,平日里外人来都是这种茶叶,只有当当地的官员来时,才会泡种好茶水的,难道这僧人是当地镇上官员的亲属。
心中虽然有疑惑,但还是拿了那包好茶,给三藏泡上。三藏瞧了一眼这个手忙脚乱,脸色微黑,但看起来很朴实的僧人
文书内容分了三段,第一段是解绍这名僧人,大抵是说这名僧人法号三藏,是长安慈恩寺的高僧大能,曾在天竺游学等等,第二段是说任命的大意是说三藏现调任烟雨寺的新住持,而烟雨寺的住持慧能另任为河间县兴育寺住持,寺中僧人一同前往,第三段却是说要求的,大意是寺中僧人见文书后即刻前往不得有误。
这件文书最为奇特是有几个地方,一是这种小寺的住持的调任文书,平是都是县里出,跨县的也是州府出,从未见过小寺僧人的调任,中书省出的文书;二是调任的不是一个,而是这寺里全体僧人,且最即刻前往不得有误;三是这僧人本来在慈恩寺里大能,却来这种小寺当住持,且没有其他的僧人陪同。
慧能又查了一下文书印信,觉察不到不对的地方,再说在大唐境内谁又能力假造中书省的文书,谁又敢假造中书省的文书。
不过,慧能的心中也是暗喜,因为河间县本来就是比河边县大的县城,且河间县兴育寺比烟雨寺大不知多少,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自己本身而言,是高升,虽然心中有其他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