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距离重阳大考结束,已经过去了七日,因为今年大考学子人数众多,为了不使俊才埋于乡野,九大学宫录取人数也比往年多出了许多,总数有一万二千人,为大乾立国以来最多一次。但即便是这样,相对于那二十几万的郡学考生,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很多人这一生都与九大学宫无缘。
大乾进学,主要分为蒙学(村学)——乡学——县学——郡学——宫学,一共五个等级。能考入郡学的学子,无不是当地有名的少年神童,闻名乡梓。
《大乾律》规定,四岁入蒙学,六岁入乡学,年满九岁可以参加县考,从而进入县学。年满十二的县学学子,可以参加通过郡考进入郡学。而每两年一次的重阳大考,只有十四到十八岁的郡学学子才能参加。通过重阳大考的,才能进入九大学宫继续学习。经学宫列师认可之后,才能结业,其后还要经过各大部司府院的遴选,这时才具备为官的资格。
层层递进的进学等级,造就了大乾文华鼎盛的同时,也使得大乾相对于前朝大玄王朝时期,冗官冗员急剧减少。毕竟能考入九大学宫是一回事,能从九大学宫顺利毕业,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拿九大学宫中的御院来说,能进入御院的学子,无不是远超常人的天才,享有无与伦比的学习资源。所以学宫御院,也就成了每个进入学宫学子的最高追求。可是御院对学子的选拔,却是极为苛刻。除了每次重阳大考的前十二名,可以直接进入御院之外,其余人只能等待每年一次的院考,这才有机会进入。并且想从御院之中顺利毕业,更是难上加难,能从御院毕业的人,无不是朝中各个部府和军方各大军卫,疯抢的对象,大乾立国以来的历代宰辅,基本都出于各大学宫的御院之中。
大乾建国两百余年以来,宫学为官,郡学为吏,也成了大乾官场的常态,但官和吏虽只有一线之隔,但想跨越这层障碍,却也绝对不容易。重阳定终生,大考辨云泥。今年参加大考的学子,无不心怀忐忑的等着放榜之日。
“端木兄,感觉好些了吗。”陆缺手中端着一个瓷碗,推开端木野的房门,看向正在床上侧卧看书的端木野。
“又劳烦陆兄弟了,你叫下人来就好,你如此身份,却为俺端饭送药,俺怎么过意的去。”端木野坐起身形,想要下地,却被陆缺一把拦住。
原来大考之后,看似身强体健的端木野,突然卧床不起。陆府请来了宫中太医,诊治之后方才知道,端木野这次孤身驾船进京赴考,餐风露宿之下,有些湿邪入体,再加上之前又接连饿了两日,之前心念大考倒也没觉得什么,等到大考结束之后,心中提着的一口气泄了下来,身体却是再也扛不住了。
“这有什么,所谓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我虽不敢自称君子,但这朋友之义,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