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等等史书。
那个时候读书都是靠着一本书认字,基本上学完一本书,就认识了一本书的字,因此教什么都是差不多的。而且他们不讲究细讲书中知识点,因为很可能教书的人都没读懂,就让人死读书,觉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什么都是可以的。
其实,她最想培养出几个将领来,她没有武将完全可以从娃娃开始培养嘛,但是兵书难得,而且纸上谈兵是教不出帅才的,只能教出赵括,这种人还不如没有呢。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教史书了,读史可以明智,从中学习先贤的智慧,也算不错。
不过这一点那位先生就不敢苟同了,如今儒家思想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读书人,不能想着出人头地当官,而是应该先修身,充实自己,所以方夏这种“走捷径”的想法,他是不赞同的。
但是方夏是发他工资的,这年头大儒随便到哪里都可以靠刷脸吃饭,任何人都得对他们恭敬以待,但是没那么有名气的人就饿着肚子了。像是戏志才一般的人,整个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只不过可能有的没有戏志才有才华,所以方夏表示你不愿意教她可以另请高明之后,他还是妥协了。
因此,按照方夏的交代,最近先生在讲《左传》。
如今上课的学生不算很多,都是方夏之前收留的那三千多个难民之中,年纪尚小的,他们还未成年,正当是受教育的时候,方夏为了储备人才,也是尽了不少心力的。只不过到时候能够收获多少,那就真是个未知数了。
甘玉以前没有读过书,对此没有基础,学的有些吃力,她以前胆子有点小,不过最近跟着方夏呆久了,倒也有了点小姑娘的朝气,想了想说:“那位先生,嗯,没有老师教的有趣,还是想听老师的课。不过我知道老师现在忙,不会打扰你的。”
方夏笑了,她揉了揉小姑娘的脑袋,说:“好好学吧,早膳用了么?”
甘玉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方夏便拉上她一起吃饭。
作为太守,她的伙食还是比甘玉的好一点的,跟她一起吃至少能有点油水。
吃完饭之后,甘玉便跟方夏告辞,跑去上课了。
方夏则提着礼物,打算亲自去陈兰和雷簿家中拜访。
不过还没等她走到,便在路上碰到了人。
两人同样起得很早,陈兰与雷簿本来不算关系很好,但是因为他们同是应了方夏的求贤令来到许昌的,当然会被视作一伙,他们本来打算一起去太守府拜见方夏的,见方夏竟然打算亲自去,自是连道惶恐。
不好在路上寒暄,方夏便将人请进了太守府。
因为他们昨天就已经加入了,因此今天方夏便不再过于客套,而是开始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