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蔡琰受到的教育与性格,让她无缘无故找方夏联系,她又做不出来。其实这封信前面那一段,她都写好了很久了,只是契机不到,找不到机会发出来。只能说,胡轸这件事情给了她借口,这封信才终于送了出来。
方夏给她的回复,终于让蔡琰下定了决心。蔡琰前去拜访她的父亲蔡邕,向蔡邕拜别。
蔡邕并不赞成,他作为大儒,文采自然不俗,可是性子并不好相处,固执执拗,就算蔡琰是他的女儿,对她也不假以辞色,没有什么优待可讲。因此,十分严sù的将蔡琰批评了一顿,道:“昭姬你为女子,不出仕无妨,其他事情休提。”
如果是之前的蔡琰,她极为孝顺,听到这种话,也就打消心思了。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让步,与蔡邕据理力争。以前蔡琰并没有在口才上表xiàn出独特的天赋,可是这次蔡邕硬是被自己的女儿驳斥的哑口无言。
无论如何,蔡琰到底是自己的女儿,蔡邕无奈之下,见女儿执意要走,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找李儒。蔡邕一生不求人,可是为了这么个女儿,也不得不破例一回了。目前洛阳城不许进出,除非得到李儒或者董卓的手令,不然蔡琰根本出不去。
李儒道:“此事儒不敢擅专,还需得太师决断。”
虽然此时洛阳戒严,但是李儒显然不可能为难蔡琰这么一个女子,她所带上的也不过婢女外加三五个下属而已,以及一卷卷的书简,金银珠宝丝毫未动。但是胡轸的事情在前,现在他放人也得三思一下了。
蔡琰确实没有在董卓势力出仕,她想去哪里都是她的自由,但是万一真出事儿,那才不好办。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儒会给方夏面子,放了荀攸一马,但是蔡邕的面子没有方夏那么大,他虽然没有一口回绝,但是肯定也不愿意担上风险。由此可见,方夏面子远远比她想的大,只不过永远都是在背后发生作用,正面她根本感觉不到。
蔡邕无奈,只得再去找董卓。
董卓最近心情很不好,基本上他的下属都绕着他走,生怕太师一个不高兴把自己给剁了。但是他到底对于蔡邕这样品行高洁的大儒,还是有一点尊敬的。听到蔡邕因为蔡琰的事情求到他身上,爽快的答应了。
蔡琰顺lì的离开了。只不过她毕竟是个女子,又骑不得马,只能坐着马车,方夏当初骑马带着几个下属,轻车简从也花了好几日,蔡琰浪费的时间自然更多。大概要多出一倍的时间,她才能到得了许昌。
不过诸侯之中,其中蔡邕与同是名士的孔融略有交情,再加上方夏的手书,一路顺lì。
第三封则是荀家带来的消息,说荀攸已经被救出,十分顺lì,后面附上具体详情。
荀攸自从曹操那里脱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