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一层ITO,最外层是只有0.0015mm厚的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工作面,四个角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层以保证工作环境。
当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
这样的电容屏可以达到99%的精确度,具备小于3ms的响应速度。
所以,王子彦就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的电容触摸屏的资料全部写了下来,提供给实验室进行试验。
不是他懂这些东西,而是因为他不确定当时多点触控的研究进程,是什么契机带来了这次突破,要知道几十年的研究都没能取得的进展,在短短两年时间就从单点触控到两点触控再到十点触控。
前世在2012年前后,十点触控可是一个极大的卖点,风靡一时,各大终端公司都把这个作为主推卖点进行宣传。
而十点触控技术的出现,也就直接把单点触控扫进了垃圾堆。
所以,他把只是想到如果这个契机就在自己知道的资料里,或许自己不经意写下的一个文字或者一段话,就能让把这个发展进程加快,让自己制霸一整个行业。
最后一份是关于基于Linux内核,立项开发具备实时和分时操作能力的操作系统方案,王子彦将之命名为AntOS。
他倒并不是想和微软打对台戏,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既然这样他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移动端。比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至于安卓系统,王子彦不懂代码,也没带回来一台机器可以提供给研究人员研究,但是他知道安卓是基于Linux研发的。
而前世微软手机系统最开始使用的是简化版的windows,而后来为了适应手机硬件才从Windows转为Windowsphone的,这个过程他可是知道的,其实就是换一个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已。
也就是说不论是安卓、Windowsphone还是ios,再或者FirefoxOS,这些其实都只是操作系统的傻瓜显示而已,所谓UI设计其实也就是图片框架搭建而已。
他们只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而如果他的AntOS开发能在短期内成功,那么只要有合适的硬件支持,不论是诺基亚,还是三星,再或者后来的苹果,都会被他打的落花流水。
最关键的就是专利,多点触控屏和系统的专利和外观设计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