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弹起了巴赫十二平均律。
因为他觉得,他的钢琴底子,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虽然他脑子有着无数的音乐,在无尽孤独寂寞时也仔细聆听过这些音乐,但并不是他真正拥有的。想要把这些音乐变成他自己的,最起码,要能亲自演奏出来,所以,基础训练仍旧是重中之重。
他选择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也是有理由的。
贝多芬一生崇拜巴赫,他把巴赫的作品当做指导他创作的最博大精深的教科书。他曾称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著名的音乐评论家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音乐家生活守则》中就这样说道:“要勤奋地演奏伟大的音乐大师、特别是约·谢·巴赫的赋格曲。必须把《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你一日不可缺少的粮食。这样你才靠得住成为一个有根柢的音乐家。”
而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在另外一个世界曾被誉为是“旧约全书”,地位之高就不用多说。巴赫本人,也被很多人尊为音乐史的“神”。
而且巴赫的曲子和李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练习曲一样,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技巧,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技巧的机会。另外,巴赫的曲子不仅仅是练习曲,通过练习巴赫的曲子,还能够锻炼音乐思维,尤其是在复调上面,巴赫简直达到了走完所有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地步。
而且,巴赫的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具深刻意蕴的音乐,还有人说巴赫不仅是作曲家,更是一名建筑家,他的作品甚至反应了数学的美。
当然,不管对巴赫有多么高的赞誉,也许很多人只是跟风的,秦放歌最看重的,还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他对西方音乐史了如指掌,当然清楚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但这些伟大作曲家钢琴家的思想作品只要吃透了,不光对演奏技巧,对作曲的帮助更是巨大的。
只是,听在宁秀佩耳中,秦放歌所弹的这些钢琴曲,就并不显得那么悦耳动听。
而且,这个家伙还经常性弹弹停停,这个时候,他仿佛已经完全掉放弃激情和技巧,更像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去摸索,去拼凑似的。
这声音,简直惨不忍睹,给她的感觉就像是在破锯拉木头,以至于她都忍不住问他在弹什么。
秦放歌就正面回答说他是在练基本功,玩复调,需要慢慢琢磨。
他还笑着说什么,“我也是在做尝试,这个很枯燥、乏味、不近人情,就不折磨妈妈的耳朵了。要不,你先去肖雨然那边,至少在那,还能听到完整的音乐。”
宁秀佩不信邪,可她坚持没一会,竟然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她想以后如果失眠的话,就让秦放歌来弹这个,保证能迅速催眠。
她就警告了他几句,让他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