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改变容貌之后,很顺利的乘坐小船抵达了浣溪国出海港口,南疆最大的渡头“杨帆港”,在杨帆港最大的海商郑氏船行购买了一张去西域的船票后,沈万在渡头静静等待即将出海的商队举办“海神祭”。
正午时分,以郑氏、谷梁氏、漆雕氏三姓传承造船家族为首的船舵主带领其他小船商们在港口出海口投入猪、羊、牛喂食海中的护航兽,接着由祝酒诵读歌颂妈祖林默功德的颂歌,保佑人们平安出海以及返航,所有船员和掌舵人齐声朝大海行了一礼之后,祭祀结束。
无归界各地的大商开始把出海售卖的商品整车的开始运上专门存放大型货物的海船,等货船的船舱装满之后,船员和掌舵人有序的登上大大小小的商船各就各位,用粗大的铁链把每条目的地不同的船队分别连接在一起。
然后是护卫武者陆续登船,接着是背着大大小小包袱的行脚商人开始登上船队前方最大的宝船,最后就是沈万这类商队顺带的旅客登船。
十二支巨大的船队,共三十六艘船首正面雕刻着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后部有凤凰彩绘,尾部板上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彩绘,外型小方首,宽平尾的郑氏宝船;六十四艘中小型海船上的船员纷纷拉起桅杆扬起风帆。
在杨帆港号角声吹响的那一刻,船上的船员同时拉起水中的铁锚,摇动着两侧的长橹,共计一百条船只在海湾处陆续顺风驶出港湾,千帆竞技,在茫茫的大海上散开,朝着各自的目的地前进。
有的商队前往古战场海域打捞遗迹,有的商队前往茫茫海域寻找藏在水中的宝藏与新产生的岛屿,有的船队则是前往海外诸岛贸易,多数船队则是前往极西之地展开贸易,购买西域的特产。
沈万乘坐的是一艘大号宝船“破军船”,顺利完成出海任务二十余次,是一艘经得起考验的好水手。桅帆总体采用纵帆式布局、硬帆式结构,帆面上的撑条相当于筋,起加固作用,全船采用木结构,用锹钉、铲钉、蚂蟥钉等功用不同的船钉把木板拼合在一起。
郑氏宝船共分八层,最底下一层放置着砂石,第二层是一个长八十米、宽三十六米、高两米的大型货仓,用来载些弓箭、长枪等武器和放置干粮、食物。
第三层是厨房以及就餐、饮酒、观看表演的娱乐场所;往上第四层顶到甲板的这一层,沿船舷两侧设有二十个炮位,中间三千平方米的空间是乘客、商人以及商会武者的休息室,再上面就是甲板。
甲板的活动空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船头有前舱一层主要是船长和船员等工作人员生活工作的地方,而整个船队的大脑则在船尾的舵楼上,这个舵楼共有四层,一层是舵手的操作间和医师的治疗室。
二楼叫宣厅,居住着中土皇朝以及南疆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