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罗勇和李化成成为最后的赢家,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之下,分别战胜了各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强大对手。
罗勇了却心愿,人生却也因此而变得空虚起来,他渴望重拾画笔,然而,过去十年所经历的一切,早已改变了他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在学校任教的时候,他曾以为,绘画是自己的一切,他可以没有家庭,没有儿女,却不能没有画笔。
所以,当罗勇被赶出校园的时候,他才会如此痛恨郭辉,以及痛恨郭辉所代表的那个官僚群体。不过,那痛彻心扉的经历也告诉他,纵使他的天赋再高,有再大的艺术成就,在权利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自古以来,文人和艺术家都是无法凭借手中的纸笔同那些达官贵人相抗衡的,少数勇敢挺身而出的文人墨客,除了留下“不畏权贵”的美名外,在与权利的抗衡中都被碰得灰头土脸,甚至碰掉了脑袋。
所以,就时代性而言,几乎没有一个文人和艺术家能在他所处的时代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他们的地位都是微乎其微的。纵使有那么几个受天子或是高官侧目的大师,都只是权利斗争中的一颗棋子而已,难有作为。便是那些杰出的文人,文采天赋可与日月同辉之人,也大多不再以手中的笔创作文学艺术,而是将这支笔当作争名权利的利器,或是阿谀谄媚的工具。
罗勇看到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所以,当复仇的愿望在心底复苏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看到了艺术在权力面前无比脆弱的一面。于是,他穿上了制服,却也在那一刻开始抛却了他挚爱了三十年的美术,画笔再不可能成为他的武器,他的武器是手枪,是法律,是他与生俱来的执拗、坚忍的性格。靠着这一切,他以十年之功完成了复仇。
而今,平生的一大夙愿已然实现,可是,面对着自己的老上司,罗勇突然意识到,他虽然完成了复仇,但是到了最后,他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当他面对自己这个已经锒铛入狱的仇人之时,却没有一丝的激动和兴奋。相反,他的心中空荡无比,甚至还有说不出的失落。
假如罗勇以复仇作为人生的唯一动力,那么当他打败仇人之后,他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也该行将就木了。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他已经想到了了此残生的种种方式。
不过,在一个深夜里,那个已经被他压入尘封已久的画板之下的那个艺术的灵魂,又一次将他推醒。于是,在那一瞬间,他又在黑夜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罗勇试图重新拿起画笔,然而阔别十年,他和艺术之神已经变得无比陌生。胸中虽有瑰丽的图景无数,怎奈难以下笔,与其说是画功尽失,还不如说是绘画的勇气荡然无存。
这一刻,罗勇才发现,他当年的想法错了,错得十分离谱。他翻开自己在十年前作的两幅画,那时,他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