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十一 威权

十一 威权(3 / 5)

子,臣以为,大多节镇都愿交出兵柄。”

柴宗训问到:“如果他等不愿呢?”

“回皇上,据臣估算,不愿只是极少数,臣愿率兵平之。”

柴宗训想了想:“太尉之计,恢复汉唐故地后倒也可行。”

“然目前周围强敌环伺,解除兵柄后,谁来为朕征讨四方?”

赵匡胤说的,和他篡位后的杯酒释兵权一模一样。

赵匡胤有武略,且他的威望足够,所以在他活着的时候没问题。

但他死后终宋一朝,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辱得不成样子。

王著插了一句:“启禀皇上,赵太尉之计可行,不过须略作修改。”

“目今各节镇掌一州甚至数州之兵、民、财权,不若依太尉所言,许以富贵,令其依然掌兵,不过民、财二权必须交出来。”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无民、财权,无新兵员补充,亦无粮草,各节镇不过是没有牙齿的老虎而已,不足为惧。”

赵匡胤抚掌到:“王大人之言甚善。”

柴宗训没有跟着赞同,而是依着王著的话继续说到:“此计尚有一隐忧,似是操切了些。”

“莫非是朕多余担忧?然此乱世之中,正当积蓄国力以图天下,若操之过急引得各镇反弹,空耗国力,便是得不偿失了。”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毕竟如此军国大事,如果有误,除了柴宗训自己,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还是柴宗训开口到:“保留兵柄是必须的,削除民、财权是必须的,目下须与卿等议的,当是有何切实可行的方策。”

赵匡胤接口到:“回皇上,臣以为,皇上可设宴召各在京节镇,酒酣耳热之际,由臣提议,皇上可留心各节镇面色。”

“可行则即刻行之,不可行,再徐图之。”

这便是典型的武将思维。

没有什么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柴宗训连连摆手:“不可不可,此事关系重大,须得全盘计划好,不能出一点纰漏。”

顿了下,他又说到:“依着两位卿家的方略,朕倒是想起当年汉武推恩令。”

“藩王的封地,每个子嗣都可继承,如此偌大一个藩国,化整为零,再也无力与朝廷对抗。”

赵匡胤有些许不服气:“回皇上,本朝节镇非世袭罔替的。”

“那也无妨,”柴宗训说到:“节镇仍统兵,牧民之权交与州牧,再设一转运使,专司财权。”

“州牧与转运使可由节镇推荐心腹之人,朝廷再予委任,服务于节镇却不受制于节镇。”

“妙,妙,”王著拍手到:“皇上此方略,妙不可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