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二〇〇 汉语拼音

二〇〇 汉语拼音(3 / 4)

魏仁浦出生于中原,长于中原,不过由于唐末以来乱世,各地居民大迁徙,以至于汴梁城内一片鸟鸣,商贩做生意连叫嚷带比划。

朝堂上也是一样,虽然大多数朝臣都说中原官话,但总有些外地来的官员,汇报工作时口音听得魏仁浦头大。

“皇上,”魏仁浦说到:“此事历来便有,历朝历代凡出仕或出外贸易,无不需要学习当朝官话。待社稷安定,百姓无须迁徙,自然就会好些了。”

柴宗训摇头到:“历来便有就正常吗?为何不做出改变?朕在想,是否可以给文字注音,孩童发蒙时先学音,再学字,如此不过两三代人,全国口音自然便能统一,届时便更能互通有无了。”

“其实注音之事,古也有过,”魏仁浦说到:“只是朝代更迭以至大多遗失,且此事太过劳心劳力,绝非一代之功。”

柴宗训淡淡一笑:“劳心劳力?朕倒觉得很简单。”

魏仁浦抬头看了他一眼,倒不敢反驳,刚刚才花一天时间把那些笔画繁多的字给简化,说不定他真有注音方法?

怎么可能嘛,虽说皇上的确天纵奇才,但他连圣贤书都没读完,那些关于注音的典籍自不会有兴趣去看,怎么能给字注音出来?

“皇上,”魏仁浦说到:“此事虽说来简单,但须好记,也需容易上手,一学就会。”

“当然了,”柴宗训笑到:“这些基础性的东西,自然是越简单越好,你且将那些翰林叫来,一起廷议。”

听说皇上要给文字注音,一群翰林兴冲冲便跑到了文德殿。

能靠自身入翰林院者,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也有人曾想过设法给文字注音,但因为难度太大而放弃。

现在皇上既然重提注音之事,当然要前来共襄盛举。

柴宗训也无须征求他们的意见,甚至对付他们,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需要,学前班就可以。

“众卿且看,”柴宗训已然将声母和韵母写下来挂于墙上:“这便是朕想出来的声母和韵母,声母是韵母前的福音,与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譬如朕的名讳。宗训,自嗡宗,系韵训,宗训。”

魏仁浦和一众翰林如坠云雾里,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柴宗训有些着急,随即又省悟过来:“哦,朕忘了你们根本不识这些字母,朕编了首歌,很容易便让你们记住,卿等且听朕唱来。”

“啊波次得鹅佛歌……”

柴宗训唱完之后翰林学士冯平跟着唱了一遍:“此歌谣的确朗朗上口,好记易背。”

“这个歌谣里已然包涵了除卷舌音知吃食之外所有的声母,而韵母也不外乎啊哦鹅意无鱼组合而来,然后加了些鼻音。”

柴宗训说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