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朕完成此大业?”
赵匡胤执礼到:“皇上,臣蒙皇上恩宠,总领朝政十年,时常会因才疏学浅而觉力不从心。臣之擅长,不过战场搏杀。银行之事,臣闻所未闻,虽有心助力皇上,又恐才疏学浅误事,还请皇上另择贤明。倘有人反对,臣便施展所长,率兵马为皇上平之。”
不愿干就不愿干,说这些漂亮话干嘛。
柴宗训淡淡到:“既是宋王不愿,朕也不便强求,敢问宋王可有贤明之士推荐?”
赵匡胤说到:“回皇上,侍中魏王领天下转运使数年,常与银钱打交道,必能胜任。”
“朕知道了,”柴宗训说到:“卿且退下吧。”
回到后宫,原本每天都要逗逗皇子的柴宗训今日却只看了一眼,便坐在了一旁。
符昭察觉到他情绪不对,问到:“莫非朝政上又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
柴宗训将银行的事情说了说,符昭答到:“爷爷不是管着财政么,正好由他接手不就行了么?”
柴宗训笑到:“魏王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今年七十三,怕活不过去误事。”
符昭掰着指头数了数:“爷爷今年已经七十五了,哪是什么七十三。”
“算了,此事太消耗经历,我还是找个年轻些的人来充此任吧。”
银行之时尚在萌芽之中,消息便传了开去,朝中众臣对此事议论纷纷。
原本在印书的魏仁浦听到这个消息,放下手头的活计便直奔皇宫主动请缨。
“皇上,臣愿署理银行之事。”
其实柴宗训考虑过魏仁浦,其人中正,办事必令人信服。只是他有些不知变通,银行之事不过只是个概念,该怎么做好连柴宗训自己都不知道,所以需要署理之人脑子灵活,眼光长远。
柴宗训笑到:“魏枢相谦谦君子,怎地愿意身沾铜臭?”
“回皇上,”魏仁浦执礼到:“臣等读圣贤书,只为辅佐君父治国平天下。如今皇上提出的银行之策,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臣便沾满铜臭亦在所不惜。”
“此事须仔细筹划,一不小心便会动摇国本,届时魏枢相定是遗臭万年。”柴宗训说到:“枢相佐我大周三朝,朕岂忍心枢相晚节不保?依朕看,枢相还是继续去印书吧,为社稷培养人才也同样重要。”
“皇上,”魏仁浦呼到:“只要能造福百姓,臣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更何况身后虚名?恳请皇上降旨,令臣去署理银行。”
“朕方才说了,”柴宗训淡淡到:“此事须认真筹划,魏枢相若要署理银行,可先拟定计划呈与朕一观,倘的确可行,朕即刻便降旨。”
三个宰辅都不能署理银行之事,柴宗训又将眼光放在六部九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