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二五四 征辽辩论

二五四 征辽辩论(3 / 4)

王师还有火炮相助,岂能怕那辽人?”

冯平很不服气,冲口而出到:“即便你恬不知耻将自家与名将并论,可皇上也不是唐太宗啊。”

“冯学士。”赵匡胤叫了一声提醒。

冯平自知失言,慌忙后退一步。

呼延赞不以为意,仍是大喝到:“皇上当然不是唐太宗那等接受城下之盟的可怜之君。”

“吾皇自御极以来,改税制,丈田亩,练新兵,造火炮,王师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现在更是开银行,迎贸易,四海蛮夷之白银皆流向我大周国库,拿太宗与吾皇相比,算是给他脸上贴金哩。”

冯平想争却不敢再争,刚才他的那句话,解释出来就是皇上不如唐太宗。

虽然大周在柴宗训治下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但在朝中文臣眼中,他的确不如唐太宗。

唐太宗作为千古一帝的有力争夺者,文治武功无须赘言,最出名的,还是他能纳谏。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作为文官自然要不停的谏言,倘是皇帝采纳,由此造福社稷,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自然不在话下。

即便皇上不纳谏,不管是打了谏言的文官一顿,或者干脆杀头,文官也能留下个忠直诤臣的名声。

偏偏柴宗训却不同,别的皇帝身边都有一班谋臣,他却一个谋臣也不要,唯一一个有些谋略的,早被发配到岭南。做什么都有他的一套,文官谏言若是不喜欢,不是留中就是置之不理。

文官也是人,也要面子的,你不理我算什么意思?

皇帝将兵权牢牢握在手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满朝文官当做木偶一般,这样的皇帝就算把国家治理得再好,也不符合圣人明君的概念。

人嘛,都是这样,喜欢对自己有利的,不喜欢对自己无利的,所以冯平已经忘了简化字和拼音以及活字印刷术刚出来的时候,他山呼万岁的样子。

柴宗训可不管这帮文官怎么想,扫视一眼后开口问到:“众卿可还有异议?今日一并拿出来说一说。”

说了等于白说,何必浪费口水。

殿陛之间一片沉默,通政使潘惟德手捧锦盒进殿呼到:“皇上,岭南郡公八百里加急奏章。”

“好,”柴宗训抚掌到:“朕就征辽之事询问慕容兄,看看他怎么说。”

“今吾皇吊民伐罪,臣以为,我大周有六胜。”

“一胜者,以义伐不义。辽自立国以来,屠我汉民,占我河山,多行不义之举,今吾皇举大兵复此血海深仇,必胜也。”

“二胜者,以国库充盈对阵国库空虚。我大周蒙皇恩浩荡,年年风调雨顺,各大商道打通,银行开办以后,国库收入更是翻番;而辽人为平息国内纷争疲于奔命,国库早已耗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