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须好生照看,防敌偷袭,刘廷,你率先锋在前开路。”
其实刘光义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四下里白茫茫一片,倘有敌人踪迹,一眼便能探知。且偷袭最重速度,如今雪地泥泞,为了行军能快一些,大军不得不将火炮留在船上。倘敌人设伏,等他在雪地中冲过来的时候,本方早就布置好防御阵势了。
一路行进到龙源府,可以看出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搜遍整个城池,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刘光义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乞乞长海远遁,让王师扑个空,白白耗费钱粮。
董遵诲说到:“似乞乞长海这等小人远遁也就罢了,怎地辽人也不敢来?”
向导解释到:“大人有所不知,除了收刮渤海人,或派兵镇压渤海叛乱以外,辽兵是不驻扎渤海的。如今天寒地冻,辽兵更不会来。”
刘光义问到:“皇上,怎么办?”
柴宗训转问向导:“龙源府周边地势如何?”
“回皇上,”向导说到:“周边全是莽莽丛林,大军虽只带着干粮,但若有一营人马专于林中寻找军粮,当能多撑些时日。”
前世柴宗训到过东北最远的地方是奉天,对于这一块所知甚少。不过有篇课文还是学过,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证明这地方物产是非常丰富的。且五常的香米,是超市里卖得最贵的。
董遵诲谏言到:“皇上,若能多撑几天,那赶紧追吧。”
柴宗训伸手示意他不要打扰,眯眼思虑一阵:“大军转向,朝南追击敌军。”
“皇上,”向导说到:“往南过江便是辽之白山城,恐会遇到辽军。”
“那不是正好?”刘光义捏紧拳头,指节处发出‘咔咔’的响声:“倘能就此俘获一名辽军统领,正好与杨大人交换。”
向导劝到:“大帅,辽军势大,远非渤海可比。”
刘光义挥动拳头:“本帅倒要看看,是辽军势大,还是本帅拳头大,下令三军,转向南面追击敌军。”
大军向南进发,将干粮暂存,一面围山打猎,一面行军。
围山打猎一来可补充军粮,二来可找寻山中人迹。
倒也的确在山中发现几户人家,不过都说没见过有大军经过。
虽围山打猎能补充军粮,但并非长久之计,雪地行军异常耗费体力,原本七日的干粮,五日便要见底。
刘光义赶紧劝到:“皇上,目下军粮已然不济,倘遇敌来袭,迁延上数日,必致军心不稳,恳请皇上下旨回师,补充军粮后再来搜山。”
柴宗训思虑一会:“刘卿,在雪地艰难行军数日,却一无所获,你甘心么?”
刘光义劝到:“皇上,行军打仗,最忌意气用事,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