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三五〇 大理

三五〇 大理(2 / 4)

轻就熟。

整个工程由工部进行招标,科技局提供技术支持,都察院既督工工程质量,也督工分包用工情况。

仪式完成之后,铁路正式开工,柴宗训也一如之前,要微服暗访一番。

虽胸有成竹,但毕竟是打仗,柴宗训担心着柔佛的战事,便从沈州城一路南下,暗访后可径回汴梁。

一路走到榆关段,柴宗训发觉一群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人在工地上。

穗都和汴梁街头也没少见黑人,但像这样成群结队修铁路,柴宗训倒有些奇异:“这些人怎知我中原要修铁路?”

董遵诲说到:“公子,这些昆仑奴与汴梁城中经商的人不是来自一个地方。”

昆仑奴这个词柴宗训倒听说过,但具体指什么,还真没研究过。

“他们来自哪里?”

“回公子,这些人是大食商人贩卖来的。”

“贩卖?”

“是的,自唐时起,便有大食商人贩卖昆仑奴,因其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顺,踏实耿直,所以许多豪门贵族抢着要。”

董遵诲接着说到:“后来中原战乱,商道被毁,便再也难寻昆仑奴踪迹。现在皇上开通四海航线,所以又有成批的昆仑奴被卖到中原。公子眼前的这些昆仑奴,便是宋王四弟赵匡美家的。”

柴宗训微微皱眉:“朕好像记得,这一段的承包商也是赵匡美?”

“是的,”董遵诲说到:“自皇上开通航线后,赵匡美便辞了差事,专一经商起来,其手下至少有三千昆仑奴。先前开凿运河时,其中也有一段被赵匡美承包,因干活的昆仑奴都是他家买断的奴才,所以赚了个盆满钵满。”

柴宗训思虑一阵:“只要工程招标时程序正常,工程质量有保证,赚多少钱本公子倒不在意,只是这广蓄昆仑奴,倒是个隐患。”

董遵诲说到:“公子放心,亲军司一直有密探盯着,索性赵匡美蓄如此之多的昆仑奴,只为包揽工程赚取,并无异心。”

资本主义萌芽,农工商平等,现代化的银行,依然不能抹平人与人的等级差距。

到达幽州时,柴宗训接到刘廷大胜的奏折,除下旨嘉奖外,命其仍旧游离柔佛海,护卫航道安全。

幽州城的建设一如现代都市,宽阔的混凝土马路,宏伟的宫室,各部衙门均以水泥制造,装修依旧是炎夏历来风格,看上去古朴而庄重。

杨业和曹翰已在此督工多日,许久未见到柴宗训,自然是要多亲近亲近。柴宗训也正好趁此机会在城内四处走走看看,对不合心意的建设提出修改意见。

这么走走停停,回到汴梁时已过了数月,还未歇口气,礼部尚书贾龟图便匆匆进宫:“皇上,大理国皇帝段素顺率使团已到达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