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不知,容老汉细细道来,这马雄山下温水穿过夜郎便可到达百越之红水,又与岭南龙川江交汇,直通穗都。老汉年轻时也曾多次走此水路,将大理物产运抵穗都,只因年老气力衰竭,才做了个渔翁。”
“哦,原来如此,想不到老者如此见多识广,失敬失敬。”柴宗训说到:“老者,我加你些船资,你可载我到山背面看看?”
渔翁笑到:“只要公子给钱,便是叫老汉载着公子去往穗都都使得。”
渔船绕到山背,眼前豁然开朗,水面宽阔,江水湍急,好在渔翁驾船技术十分了得,船仍平稳行于江面。
不远处一艘接一艘的大船逆水浮于江面,两岸无数汉子果身拉着纤绳,在号子声中吃力前进。
董遵诲叹到:“如此天气,不穿衣服不冷吗?”
渔翁解释到:“这也是没办法,频繁出入水中,哪有那么多衣服换呢?半干半湿的衣服易坏,穿着也容易生病。”
“说起来也怪中原朝廷,”渔翁接着说到:“倘非中原朝廷要这劳什子的煤,这些人也不会过这样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