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夏承越也是这样,但是由于元神分身与本体的统一性,夏承越的本体能够体会到时空的不停变换,对外界依然有所感知,甚至可以以光的视角进行观察,时空凝固,又不断流动。 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了时空悖论,而所谓的光速飞行奇景便是这个了。 …… 分身再次踏上旅程,夏承越本体并没有闲着,一边与家人闲谈的同时,还分出神识进入原界进行矩阵研究。 上次地月旅行时,夏承越曾想到送给余溦一艘各人飞船,当然他不可能复制一个“飞天号”或者“萤火一号”来糊弄妻子,而是想真的做一个个人飞船出来。 这并不是没办法实现的,实际上只需要将“飞天号”上的矩阵集成起来,还是有可能半到的。 “飞天号”舰体本身长达80多米,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矩阵无非集成,就好比过去的晶体管计算机和现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原理相同,但只要将电路集成,那么实物的体积就可以迅速降低了。 这也是夏承越认为各人飞船可能实现的原因,还是拿计算机类比,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价格在不断下降,以至于到了现在几乎可以人手一台的程度。 之前夏承越和余溦聊到各种科幻小说、影视中犹如小黄车一样泛滥的个人飞船,还大呼不科幻,哪有个人买得起飞船,就好比现在“飞天号”的造价,光航空金属和灵石成本就要几十亿。 普通人哪里消费得起。 但这却忽视了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作为矩阵的载体,如今灵石已经不再是唯一,大华国已经发现了各种替代产品(如前面提到的地安特铝发现了一种晶体铝可以承载矩阵)。 虽然目前来说那些替代品的性能远不如灵石,但迟早人类会制造出比灵石更优秀的矩阵载体。 另外矩阵的集成化也让飞船的小型化成为可能,未来个人飞船像个人汽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关于矩阵的集成化,其实官方已经摸到门槛了,只是现有的矩阵铭刻技术即便拥有法力调谐技术,能够让施工者摆脱手工加工的原始方式,只是作为能源的存在,但依然与施工者的法力精度息息相关。 并没有一种通用的、与施工者完全无关的铭刻技术,就连夏承越都没有发现,当然一旦发现了这种新的铭刻技术,哪怕很大程度上矩阵的集成度就与施工者的修为无关,而是与机器的精度有关了。 而现在,如果是普通修士当然做不到矩阵集成化,但是夏承越完全可以。 他的法力精度远超普通修士,特别是经过了新存思法的蜕变,元神之力的精度又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法力,矩阵集成化并不是无法实现。 其实在地月旅行之后,他已经做过好几次实验了,还算比较顺利,而这次,夏承越要做的是各个集成矩阵之间联动,飞船是一个大的系统,在如何集成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