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顺利,经理助理只干了5个月,高欣就失业了,餐馆的上级主管把餐馆转卖给了别人。
闲在家里,高欣不愿听家人的埋怨,经常出门看朋友、同学和老师。一天,他去看幼儿园的一位老师。老师向他诉苦:我们包出去的小饭馆,换了4个老板都赔钱,现在的老板也不想干了。高欣眼前一亮,忙不迭地问:“怎么会不挣钱?那把它包给我吧。”于是,高欣用1000元起家,办起了饺子馆。
来吃饺子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超过了5000块钱。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欣想出了一招,将每个星期六的营业额全部拿出来,当场分给大家。这样一来,大家每周有薪水,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4000元,热情都很高。一年下来,高欣自己挣了10多万元。
高欣初获成功,他又寻思着更大的发展。几年后,他在火车站开了一家饺子分店。一个客人在上车前对他说:“哥们儿,不瞒您说,好长时间以来,今天在这儿吃的是第一顿饱饭。”当时高欣就想,为什么吃海鲜的人,宁愿去吃一顿家家都能做、打小就吃的饺子呢?川式的、粤式的、东北的、淮扬的,还有外国的,各种风味的菜都风光过一时,可最后常听人说的却是,真想吃我妈做的什么粥,烙的什么饼。人在小时候的经历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深刻印象,吃也不例外。
一有这样的想法,他就着手实施,随即他终于领悟到了自己要开什么样的饭馆了。他要把饺子啦、炸酱面啦、烙饼啦,这些好吃的、别人想吃的东西搁在一家店里,他要开家大一些的饭店。
他以每年10万元的租金包下了一个院子,在院里拴了几只鹅,从农村搜罗来了篱笆、井绳、辘轳、风车、风箱之类的东西,还砌了口灶。“大杂院餐厅”开张营业了。开业后的红火劲儿,是高欣始料不及的,高欣觉得成功来得太快了。300多平方米的大杂院只有100多个座位,来吃饭的人常常要在门口排队,等着发号,有时发的号有70多个,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才有空位子。大杂院不光吸引来了平头百姓,有头有脸的人也慕名而来。
后来,大杂院的红火已可用日进斗金来形容。每天从中午到深夜,客人没有断过,一天的营业流水在10万元以上。3年下来,有人估算,高欣挣了1000万元。想法决定一个人的活法。天是同一个天,地是同一个地,一样的政策,甚至一样的学历,一样的班级,一样的年纪,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些人却只能保持温饱?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总是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其实金钱来源于头脑,财富只会往有头脑的人的口袋里钻,正所谓“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人与人的最大差别是脖子以上的部分。
有人长期走入赚钱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