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汉道天下> 第999章 微言大义

第999章 微言大义(2 / 3)

之四民皆士,却没有哪一位先圣前贤说过,而是天子的发明。所以,我说的也不全错。”

诸葛亮连连点头。“府君言重了,亮岂敢,岂敢。”

杨俊又对刘协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个疑问。”

“你说。”

“民以食为天之天,与天子之天,有何异同?”

刘协一愣,仔细想了想,笑道:“我觉得大同小异。但究竟有哪些是同,哪些是异,恐怕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杨卿若有高见,不妨畅所欲言。”

杨俊正要说话,杨彪咳嗽了一声,插言道:“这等训诂之事,还是交给太学的学者们去讨论吧。陛下不妨拟个题目,让他们辩个明白。”

“也好。”刘协深深地看了杨彪一眼,点头答应。

他之所没有直接回答杨俊,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皇权的正当性。在他看来,皇权根本没有正当性可言。与其说君权神授,天是具有人格意义的神,不如说天就是百姓。

但皇权虽然没有正当性,却有时代的合理性。在当今的生产力条件下,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只会使地方四分五裂,成为一盘散沙。

所以,让他现在就否定皇权的正当性,是不太现实的。

他可以偷换概念,将上天之天,换成百姓为天,却不能直接喊出“为人民服务”这样超前的口号。

杨俊感觉到了其中的错位,直接提出了问题。杨彪却更加敏锐,知道这个问题前后牵涉到皇权,不能轻易下结论,及时阻止,建议交给太学先做学理上的讨论,无疑是老成之言。

他没有直接反对,当场喝斥杨俊,本身就说明他的思想有所动摇,不再然着君权神授的观点。

否则,这样的问题根本连讨论都没有必要。

——

看完了邯郸,刘协又看了其他四个县。

这四个县的政绩没有邯郸好,但恢复的情况也不错。他们对诸葛亮有羡慕之情,却谈不上嫉妒。

这和诸葛亮共同发展,利益均沾的思路分不开。

邯郸不仅是赵国实力最强的县,还是郡治所在,其他诸县的官吏到郡里来办事,诸葛亮都会安排人接待,不仅请他们吃饭,还和他们合作。

邯郸往来客商多,需要大量的粮食、蔬菜及酒肉等物资,诸葛亮并没有将这些机会全部留给邯郸县的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包给不同的县,让他们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就连商贾需要的劳动力,他都分了不少机会给其他县。

简而言之,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个邯郸令,却是站在赵相的高度考虑问题。这不仅减轻了杨俊的压力,也让各县对邯郸的繁荣乐见其成。

杨俊一方面清楚诸葛亮的成就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