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颍川的茶,用新法炒制,外面可见不到。”
荀彧听了,微微一笑,也端起茶杯。
自从茶叶大行其道,各种喝法陆续兴起,让人目不暇接。先是有奶茶,后有姜茶、花茶、糖茶,最近又有了什么作料也不加的清茶、苦茶。有煮的,有冲的,有泡的,各有其妙。各地不断有茶树发现,颍川虽然有山,却没听说有好茶。
否则他一定会知道。
他人不在颍川,却一直和家乡有联系,消息灵通得很。
更何况唐夫人与他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派人送一些新奇之物给他,其中就包括各地的茶。如果有好茶,他没有不知道的道理。
仔细品了品之后,荀彧不得不承认,这茶的确没喝过。
“这是什么茶?”
荀文倩说道:“嫂嫂自己种的茶,刚培育出来的。只有一颗茶树,产量也就二两。不送人,留着自饮的。”
“她什么时候回颍川种茶了?”
“上次探亲的时候,在嵩山发现的茶种。”
荀彧心中疑惑,没敢多说。
唐夫人家在郾城,地处平衡,离嵩山不近。她跑到嵩山去干什么?能发现茶树,肯定不是在山脚下随便转一转这么简单。
“陛下,好像是王粲的声音。”荀文倩低声说道。
刘协凝神一听,果然听到了王粲的声音。
王粲其实不适合多说话,他有点轻微的口吃,平时听不出来,一旦声音大了,或者辩论激烈,就会比较明显。
他今天显然有些激动,在二楼都听得清楚。
“诸君,今天聚在一起,可不是让你们来品尝印坊的香茗和点心。虽然我也承认,印坊的香茗和点心令人齿颊留香,难以忘怀,回去之后怕是还要想上几天。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口腹之欲,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商量,这就是圣人之业。”
原本喧哗的楼下安静下来,只听到“啪啪”的响声,应该是王粲拍打书页的声音。
刘协看了一眼案上准备好的文稿,不禁笑了一声。
唐夫人做事很细心,备选的文章、书籍已经准备了一份,就摆在他们的面前,随时可以翻阅。想来楼下宾客的面前也是如此,王粲拍打的就是这些。
“圣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等书生,不敢妄言立德立功,只能在立言上有所贡献。在座诸位,大多束发启蒙,春秋不辍,由《论语》、《孝经》而及五经,旁涉诸子百家,用功十余载,读过的书就算没有五车之富,一两车也是有的。”
有人大声说道:“论读书之多,谁能和你王仲宣相比。前有蔡伯喈赠书,后有兰台之藏,经眼者,怕有万卷之巨,百车也装不下了吧?”
众人纷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