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原始人日记> 第330章 盐泉

第330章 盐泉(3 / 4)

纳一个人,有的能够容纳三四个人,就像土拨鼠的巢穴,散布在略显稀疏的巨木林地之间。

按照这些洞穴的大小判断,这些土著野人有可能是家庭式的独居关系,然后构成了一个大型的族群结构。

这些野人可能是一夫一妻制的结构。

这是徐晨观察之后的推测。

这个发现倒是让他十分惊讶。

这说明原始部落的关系,并非都是纯粹的群居群婚,而是随着生活环境和地域种群的不同,会有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

“晨嘎,麻公嘎嘎,咸的!”

就在徐晨挨着观察一大片泥土巢穴的时候,几个蒙族和巴族猎人从河谷方向奔跑过来,手上都拿着大大小小石头。

徐晨接过一块看了一下,表面有典型的盐粒结晶,用舌头舔了一下,的确有很咸的味道。

“走吧,去看看!”

此次战争的目的就是搞到盐,看来就在附近了。

一群人簇拥着徐晨顺着山谷的溪流往上游走了两百多米远,果然看到山脚附近一大片区域空空荡荡,除开一些稀稀拉拉的野草荆棘之外,就是满地砾石,虽然看不见盐水沁出地面,但明显可以看出表面附着一层盐霜。

果然下面是有盐泉啊,这是典型的盐卤地表的特征。

徐晨激动的有些口干舌燥,蹲下来用手在地面摸了几下,抓起来一把含有盐晶的泥沙和石子。

有石盐出现,下面必然有盐泉,有盐泉,必然就能挖出盐井。

虽然盐泉的深度眼下不好判断,但这么大一片泛卤区,光是泥土里面含的盐分就已经非常可观了,就算暂时挖不出来盐井,将这些泥沙石头用水淘洗过滤,煮出来也是盐。

按照眼下人口的规模和各部落对于盐的需求程度来说,暂时开采量不需要多大,主要是慢慢对农耕发展之后以植物种子为食物做一些盐分的补充。

等到农耕大规模开始,盐的重要性才日益体现出来,到那时估计这口盐井差不多也就开发的差不多了。

另外有盐泉标志着地下应该有丰富的盐层,盐卤泄露出岩石地表形成泛卤区可能就不止这一处,说不定这片区域还能找到其他的盐卤区。

只可惜盐矿因为形成条件复杂,导致大部分都处在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山荒漠之中,采挖和运输都非常麻烦。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盐一直都很稀缺的原因。

就算是有大量海盐补充,但实际上在没有精炼技术出现之前,内陆出产的井盐和岩盐一直都是最好的食用盐,属于贵族和富裕人群的特权商品,普通百姓只能吃卤盐或者粗粝苦涩的海盐。

盐找到了,徐晨也瞬间心情大好,但眼下要想开采,还面临诸多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